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生活經驗 >

如何給自己號對脈注意事項

如何給自己號對脈注意事項

目錄:

如何給自己號對脈注意事項

第一章瞭解切脈

第二章切脈方法詳解

第三章切脈的六論

編者按:切脈是漢族獨創的診法,近代以來西醫看病習慣用聽診器,而兩千多年來中醫則習慣脈診,即用手指按脈,根據脈象來診斷疾病。中醫的一套理論體系也為世界所特有。下面就教大家如何切脈以及關於切脈的一些理論。

瞭解切脈

脈診,即切脈,俗稱“號脈”。切脈診病,由來已久。司馬遷在《史記》中就記載了醫家診脈治病的內容,而1973年在湖南長沙馬王堆漢(西漢)墓中出土的簡帛醫書中,已有“脈法”的內容。

脈象是脈動應指的形象。脈象的產生與心臟的波動,心氣的盛衰,脈道的通利和氣血的盈虧直接相關。所以,心、脈是形成脈象的主要臟器。氣血是形成脈象的物質基礎。同時,血液循行脈道之中,流佈全身,運行不息,除心臟的主導作用外,還必須有各臟器的協調配合:肺朝百脈,肺氣敷布,血液方能佈散;脾統血,為氣血生化之源,血液靠脾氣的充養和統攝得以運行;肝藏血,主疏泄以調節血量;腎藏精,精能生血,又能化氣,腎氣為各臟腑組織功能活動的原動力。故能反映全身臟腑、氣血、陰陽的綜合信息。當臟腑、氣血發生病變後,必然從脈搏上表現出來,呈現病理脈象,成為診斷疾病的重要依據。

1、大小:

管察氣:大氣旺,小氣虛。

2、快慢:

管察精:快精虛,慢精足。

3、硬軟:

管察火:硬火多,軟火少。

4、浮沉:

管表裏:[亦可説陰陽]浮表症,沉裏症。

5、勻亂:

管察安危:勻則生命及心臟平安,亂則生命及心臟危險。

目錄:

第一章中醫教你如何巧用“急救三寶”

第二章三寶丹使用注意事項

編者按:現在也有不少家庭自備安宮牛黃丸作為急救藥,尤其是中風後,不問症狀、不經醫生指導,就自行服用,覺得它能起死回生。然而,專家強調,這種想法是完全錯誤的。

中醫教你如何巧用“急救三寶”

説起急救,很少有人會想到中藥。其實,中藥也有“急救三寶”,即安宮牛黃丸、紫雪丹、至寶丹。與安宮牛黃丸相比,紫雪丹和至寶丹卻鮮為人知。北京中醫院急診科主任醫師姚衞海指出,目前安宮牛黃丸用得最多,紫雪丹相對少些,至寶丹基本不用了。

三寶都是“老方子”

安宮牛黃丸出自清代吳瑭著的《温病條辨》,由牛黃、犀角、麝香、黃連、黃芩、生梔子、硃砂、珍珠、冰片、明雄黃、鬱金組成。中醫認為,心在人體內猶如君主,心包則是心的宮殿。“安宮”形容服藥後能使心“安居其宮”。姚衞海介紹,時至今日,安宮牛黃丸的配方有了少許變化,如使用人工牛黃,犀角也改用水牛角濃縮粉代替。但姚衞海認為,這並不影響藥效。“多年來的實例表明,大量水牛角足以與犀角媲美。”

紫雪丹在三寶中歷史最悠久,因為外觀如“霜雪紫色”,且藥性大寒、冷若霜雪,故得名紫雪丹。該藥包含石膏、寒水石、滑石、犀角、羚羊角、木香、沉香、元參、升麻、甘草、丁香、朴硝、硝石、麝香及硃砂等。如今市面上較多的是該藥的另一種劑型紫雪散。

至寶丹集眾多名貴藥材於一身,療效卓著,得到它的人如獲至寶,故此得名。該方初見於《靈苑方》一書,。至寶丹的古方原先不僅有麝香、犀角、琥珀等昂貴藥材,還需要用金銀箔各50片,這是為了加強藥方中琥珀、硃砂的鎮驚安神之效。如今,至寶丹中的犀角也已改成了水牛角濃縮粉,目前市面上常見的是“局方至寶散”。

切脈方法詳解

早期的切脈方法比較複雜,要切按頭頸、手、足等多處部位的脈動。以後逐漸簡化為只切按手腕部的脈搏,稱為“寸口”診法。在這短短寸許長的脈動部位上,古代醫家做足了文章。他們將腕橫紋向上約一寸長的這段脈動分成了三“寸、關、尺”三部。

左右手的寸、關、尺部位分屬不同的臟腑,認為可以反映相應臟腑的病變。其中右寸反映肺的情況,右關反映脾胃,右尺反映腎(命門);左寸反映心,左關反映肝,左尺反映腎與膀胱。

仔細觀察,大家可以發現:遠端的寸部對應的是人體最上部的心、肺(上焦,呼吸與循環系統);中間的關部,對應肝、脾胃(中焦,消化系統);近端的尺部對應腎、膀胱(下焦,泌尿生殖系統)。如此,小小的`“寸口”,卻儼然成為人體五臟六腑的全息窗口。

僅此還不夠,在切脈的時候,還要用三種不同的指力去按壓脈搏,輕輕用力按在皮膚上為“浮取”;中等度用力按至肌肉為“中取”;重用力按至筋骨為“沉取”。寸、關、尺三部,每一部有浮、中、沉三候,合稱為“三部九候”。不同手法取到的脈,臨牀意義不同。通常,脈浮於外者,病位淺,沉於裏者病位深。

切脈時還有許多講究。首先,要求安靜,包括外環境的安靜與醫患兩者心神的安靜。患者在診脈前要休息片刻,待安靜後方可診脈。醫者切脈前一定要靜心,調整呼吸,並將注意力完全集中於指下,細心切按一分鐘以上。診脈時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與心臟保持在同一水平位,手腕舒展,掌心向上。

其次,切按時醫者用三指定位,即先以中指定好關部,再根據患者身高調整三個手指的疏密。若患者身材高大,布指宜疏;矮小者,布指宜密,小兒則用一指(拇指)診脈,不分三部。

學習診脈,必須先了解正常的脈象。正常脈稱為“平脈”、“常脈”。每分鐘跳動70—80次左右,節律規則,脈型不粗不細,不浮不沉,不剛不弱。但正常脈象常隨季節、年齡、性別、體質等會有差異。如春、夏、秋季的脈大多偏浮,而且搏動有力;冬季的脈多沉伏於裏。年齡越小脈搏越快,青壯年脈多強而有力,老年人的脈較弱;身材高大的人脈多長,矮小的人脈較短,瘦人脈多浮,胖人脈多沉;飽食後及情緒激動時脈多快而有力,飢餓時脈多軟弱。如果發現相反脈象,如冬天脈浮、胖人脈浮、瘦人脈沉等,提示脈象異常。

實用舉例

如肝硬化的脈:快,小,硬,沉,[兩關獨居中]。套入脈理,則為精虧,氣虛,火多,裏即病在內臟,兩關微浮一些,為氣火位於肝胃,[我又把它戲為黃豆脈,一切癌症艾滋病白血病均為黃豆脈],你叫我看病,不用你出聲,我一看脈就能説出你有什麼病,好玩吧?

比如感冒的脈:大,浮,硬,快,套入脈理,為氣旺,病表[表即軀體感冒屬表症]火多,精虧,看到這樣的脈,你説你肚疼,那你在説謊,一摸你的脈,你體內隱藏的病,便無處躲藏,現形畢露,好玩吧?只要你到了這種水平,心情就愉快了。

切脈的六論

切脈六感之脈位論

高位脈,病理的可見於外感,虛損,失血;實熱等。其機理是:一實證,邪正交爭於肌表,導致肌表的衞氣旺盛;邪在陽明,高熱消耗旺盛,脈象宏大時,脈位也是輕觸即得。二虛證陰津不能夠完全收斂陽氣導致陽氣的外浮。生理的可見於夏季陽氣旺盛時的洪脈,及秋季陽氣沒完全收斂時。

低位脈:實證見於陽氣鬱閉和劇烈刺激;虛證見於病人陽氣虛弱而相對陰盛時。例如寒邪直中、劇疼,病人機能低下。總之病人處於一種新陳代謝緩慢的狀態。

切脈六感論之脈力論

常人靜止狀態下,脈力適中且速率均勻質感柔和。

力過大,邪實而正不虛,正邪交爭劇烈。人患病後,機體受到刺激會自動調整以抗邪。人體抗病*的是氣血津液,氣血津液會在機體調整後比常量增加,脈搏鼓動會變得有力。

力過小,是正氣虛,氣虛無力鼓動脈道爾顯得無力。正氣虛之人可以説就是生理機能低下,生理機能低下則氣血津液運行量小,不足以把脈道鼓動的有力。

切脈六感之脈體大小論

一般來説脈體大小對應津液的盛衰,血與津液旺盛則脈道充盈,反之則脈體瘦小。但只此一點也不能一錘定音。還要與脈力和軟硬度相結合。比如大失血病人出現的芤脈,脈位高(血與津液不能完全收斂陽氣至陽氣外浮)脈體並不小,只是重按與輕觸脈力差不多,並沒有隨着重按力度明顯增加的感覺。就像書上所説如按葱管。大失血病人因機體突然供血不足,脈搏會因心臟代償而加快。失血越嚴重則心博動越快,患者生命越危險。所以僅以脈體大小不能完全確定,還要結合其它方面。需要細細體會。

切脈六感之速率論

速率快慢是以患者平時的心律為參照的,而不是西醫的60至100之間都視為正常。我們不知道患者平時心律多少,只能根據病人的身體素質估計。脈搏速率過快分為兩種情況。一是熱,熱又分虛實。實熱脈搏快而有力,脈體大。虛熱脈搏快而細,脈力相對較小。無論虛實都是機能亢進的狀態。但是虛熱亢進不是真正的亢進,只能通過滋陰平衡陰陽以祛熱。二是急性失血造成的心臟代償。

切脈六感之韻律論

脈搏有正常的韻律,韻律失常可分兩類:一是絕對失常。象結代脈。二是相對失常。相對失常時脈搏的搏動間隙稍微不一致,時快時慢或脈力時大時小。這就像一個人拿着錘子打樁,開始時精力充足,打樁的速度均勻,力度相當。當他疲勞時,他就維持不了一個勻速,勻力了。絕對失常與相對失常都是心氣受傷的表現,只是輕重不同。

切脈六感之硬度論

我把硬度總結為一種刺激。外科醫生的都知道血管在做手術時被器械碰到會急劇收縮,而管壁變厚變硬。這是直接刺激,收縮比較劇烈。在人受到疼,脹,寒冷等刺激時,都會因強度大小不同脈象表現為不同程度的硬度。

以上韻律及速率兩手錶現基本相同。其它的四種感覺兩手及三部皆可表現不同。這就關係到起病位的問題了。

結語:切脈重在實踐。就算摸不準,也要把每個病人的脈都認真摸一遍。再結合病人的望聞問診分析。時間久了自然就有經驗了。

標籤: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hk/fw/shenghuo/lpkr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