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工作報告 >

農業生產發展項目彙報材料

農業生產發展項目彙報材料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現在是國家大力扶持農業、農村、農民的關鍵時期,以下是本站小編為你整理的農業生產發展項目彙報材料,希望能幫到你。

農業生產發展項目彙報材料
  農業項目彙報材料1

吳起縣全縣總土地面積379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0萬畝。轄6鎮3鄉1個街道辦事處,164個村7個社區111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3.4萬,其中農業人口10.6萬。屬典型的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温7.8℃,年均降水量478.3毫米左右。地貌屬黃土高原樑狀丘陵溝壑區,海拔在1233—1809米之間。境內有無定河與北洛河兩大流域,地形主體結構可概括為“八川二澗兩大山區”。糧食生產以玉米和馬鈴薯為主,常年種植玉米6萬畝。

一、項目實施情況

201x年,在省市農業部門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導下,我縣旱作農業實施順利,成效顯著。

(一)目標任務

201x年省上下達我縣目標任務為雙壟溝播玉米麪積3萬畝,玉米平均畝產達到700公斤以上,較前三年玉米平均單產增長10%以上,百畝攻關田單產達到750公斤以上。

(二)實施情況

我縣實際推廣4.1萬畝,超出任務37%。共涉及12個鄉鎮107個行政村4913户農户;在周灣、長城建立了萬畝示範片,以此輻射帶動全縣所有玉米種植户。百畝高產攻關田在長城鎮榆樹坪村,種植户52户,實施面積410畝。

(三)測產情況

我縣在9月上旬組織農業技術人員對我縣4.1萬畝全膜雙壟溝播進行自測,共選取樣點40個,經理論測產核算,平均畝產為805公斤,其中百畝方平均畝產達到895.1公斤。9月中旬市農業局測產小組又對我縣全膜雙壟溝播玉米進行了複測,隨機抽取9個樣點,且每樣點面積不低於66.7㎡。經測產核算,項目區平均畝產達到808.47公斤,較上年項目實施區平均畝產712公斤增長13.5%,較前三年全縣玉米平均畝產318.7公斤增長153.7%,長城鎮榆樹坪村創建的百畝方田塊畝產達到903.78公斤。

(四)效益

全膜雙壟溝播玉米項目在我縣實施,有力的帶動了我縣旱作農業這項技術的推廣,201x年全縣玉米總產36200噸,其中4.1萬畝全膜玉米產量達33000噸,比前三年平均增產19946噸,按全縣10.6萬人口計算,人均增加188.1公斤,人均增加收入376元,增產增收效果明顯。

二、資金使用情況

201x年項目資金通過延財辦農(2010)198號文件下達我縣旱作農業專項資金450萬元,用於購買種子60噸84萬元,化肥426.56噸106.64萬元,地膜180噸232.56萬元,除草劑5.36噸26.8萬元。我縣財政配套274.72萬元,在種子、化肥、農藥、地膜等方面給予補貼,全縣全膜雙壟溝播玉米畝補貼達到200元。

三、主要做法

(一)加強組織領導,層層夯實責任

為確保全膜雙壟溝播玉米項目的有序實施,縣上及時成立以主管縣長為組長,農業局局長為副組長,財政、經發、水利、農機、農技、種子、植保等相關部門和各鄉鎮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項目建設領導小組。具體負責制定全縣全膜雙壟溝播玉米項目實施的工作方案,技術方案和檢查驗收方案;與項目鄉(鎮)簽訂了責任書,與各業務單位簽訂了任務書,並督促各項工作的落實。各鄉鎮也成立相應的工作領導小組,推行“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鄉鎮長具體抓、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領導機制和工作機制,及時協調解決工作中的具體困難和問題。同時為了真正把這項旱作增收的實事辦實、好事辦好、辦出成效,我們聘請市農業專家擔任技術總負責,縣上成立由12名高、中級職稱的農技人員為成員的技術領導小組,負責技術培訓指導,確保示範項目運行有序。

(二)推廣先進技術,增加科技投入

在旱地全膜雙壟溝播技術示範項目實施過程中,在技術措施上我們重點推行“七項”關鍵技術。一是項目區全部選用鄭單958和榆單9號耐密品種;二是增加種植密度,畝株數達到3600-4000株;三是實施頂凌全膜覆蓋,確保最大限度蓄納自然降水,保住低墒;四是推行測土配方施肥,有效提高肥料利用效率;五是實行寬窄行種植,保證羣體與個體有良好的通風透光條件;六是進行病蟲草害統防統治,確保示範田塊安全生產;七是實行機械複式作業,提高勞動生產效率。在技術標準上我們嚴格按照“八統一”,即統一模式、統一品種、統一密度、統一措施、統一施肥、統一播種、統一防治的方法,高起點、高標準保障栽培技術規程的全面落實。

(三)政策積極引導,補貼推動發展

全膜雙壟栽培是一項集雨節水的旱作農業新技術,推廣難度大、投資成本高,因此,要做好此項工作,就必須保證資金、物化和配套投入三足額,三到位。資金投入方面,共計投入724.72萬元,其中省投資450萬元,縣配套274.72萬元。物化投入方面,今年玉米全膜雙壟覆蓋我縣共補貼地膜200噸,配方肥40噸,磷肥1600噸,碳銨1600噸,尿素600噸,除草劑10噸,玉米良種鄭單958為30噸,榆單9號30噸;配套投入方面,我們加大了農機服務,投入各類機械(機具)900台(套),其中拖拉機195台,機械覆膜機60台,畜力覆膜機260台。

  農業項目彙報材料2

市財政局:

收到《安徽省XX縣201x年度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績效評價報告》後,我局立即會同縣農委認真對照績效評價報告扣分項目,逐條研究落實整改措施,現將整改情況彙報如下:

一、績效評價報告指出我縣申報的實施方案建設內容粗糙,不夠具體明細,我們將總結經驗教訓,着重對2012年方案進行精細化編制、科學化管理。

二、資金配套及整合情況是我縣丟分最多的項目,其中配套資金因受縣級財力制約,僅達到省定20%的最低標準;資金整合因項目實施地平山鎮是省農發局牽頭的現代農業開發示範區,項目資金大多屬於農業開發等省級財政部門資金,導致資金整合渠道單一,未能得分。

三、針對落實項目管理,建立工程管護機制方面存在的問題,縣財政局與縣農委已着手製定《XX縣現代農業生產項目工程管護制度》,並於近期與企業辦理資產移交手續,簽訂資產管護協議,明確管護措施,落實管護責任。

四、績效評價報告指出201x年企業自籌資金未按實施方案實行政府招標採購,我縣在2012年項目中,嚴格按實施方案將財政專項資金與企業自籌資金打捆,統一實行政府採購。

五、對項目實施單位未建立專項資金備查賬、財務資料不全的問題,我縣將進一步加強資金監管力度,督促項目實施單位按有關法律法規建立健全會計核算體系,同時建立現代農業專項資金備查賬,加強財務資料及項目建設資料的檔案管理,確保專款專用,安全有效。

特此報告。

  農業項目彙報材料3

近兩年來,我縣黨委、政府始終高度重視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堅持用工業化和項目理念發展農業生產,按照“建基地、扶龍頭、抓項目、打品牌、拓市場”的思路,大力發展地瓜、白鴨、黃兔、蔬菜、木竹、花卉等特色優勢主導產業,有力地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為縣域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2012年全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5.93億元,增長3.9%;農民人均純收入8500元,增長13.6%。現將相關情況彙報如下:

一、農業特色產業發展狀況

(一)主要成效

1.基地面積不斷擴大。地瓜、白鴨、黃兔、蔬菜、木竹、花卉等特色優勢主導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已形成區域明顯、優勢突出的農業生產格局,併成為農民增收重要渠道。全縣發展地瓜種植基地10萬畝、蔬菜基地15萬畝、水果基地11萬畝、茶葉基地1萬畝、烤煙基地3.6萬畝;**白鴨和**黃兔“原種場—擴繁場—生產基地”繁育體系已經形成,共建白鴨養殖生產基地10個,肉兔養殖示範場68家,市級生豬標準化養殖場24家,水產標準化池塘養殖8500畝;建立速生豐產用材林基地72萬畝、豐產毛竹林基地38萬畝、豐產油茶林基地1.9萬畝,鮮切花基地800畝,蘭花基地2000畝,其中**蘭花博覽園400畝,種植蘭花660萬株,是全國最大的國蘭基地。**縣被農業部授予“中國紅心地瓜幹之鄉”、“**白鶩鴨之鄉”、“全國農產品加工業示範基地”、“全國綠色食品原料(地瓜)標準化生產基地”。

2.產業聚集趨勢明顯。全縣“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產業發展格局發展較快,規模經營種養大户逐年增加。2012年底,地瓜產業加工銷售骨幹企業42家、從業人員達13萬人,白鴨年出欄1000羽養殖户50個、從業人員2000人,肉兔養殖示範場近100家,** “三花一珍”即“**蘭花+鮮切花+食用與藥用花+珍稀園林苗木”的花卉產業格局初步形成、花卉規模以上經營户1899户。現代農業示範區、紅心食品加工區的規劃建設進展順利,落户企業和項目逐年增加。其中,2009年規劃建設的**萬畝現代農業示範園總投資4.5億元,累計完成投資2.8億元,實現產值2.62億元,落户企業、合作社15個,初步形成鮮切花、葡萄、烤煙、高優蔬菜、優質甘薯、珍稀苗木等若干個千畝規模經營示範片,為我縣農業產業招商引資、集羣發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3.龍頭企業實力增強。全縣農業產業化企業達20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58家,省、市級以上龍頭企業21家(其中6家為省、市級)。**紅心地瓜幹集團有限公司被評為“全國農產品加工示範企業”和“福建省品牌農業金獎企業”,福建**蘭花股份有限公司計劃2013年在**創業版上市。2012年全縣年產值超億元農產品加工企業17家,輻射帶動全縣實現農產品加工產值26.5億元。龍頭企業已成為帶動當地農村經濟發展的“領頭雁”。

4.合作組織發展迅速。2012年5月成立**縣農民專業合作總社(全省首家),吸納83家農民專業合作社,規範管理全縣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兩個基金”,2012年度共為63家涉農企業、專業合作社和種養殖大户擔保貸款2105萬元,為45家煙草大户免除反擔保手續,擔保貸款314萬元,共計擔保2419萬元。截止2012年底,全縣在工商部門登記註冊的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397家(是全市發展最多的縣),其中省級合作社4家、市級合作社17家。僅2012年新發展116家,註冊資金達35609萬元,社員達3315人,年銷售收入達76420萬元,帶動農户數42700人,農業生產經營的集約化和組織化程度得到大大提高。

5.品牌創建成效明顯。全縣累計獲馳名商標1件,省著名商標14件,市知名商標19件,地理標誌商標4件,省名牌農產品5個,綠色食品3個,地理標誌產品3個,全縣農產品企業獲“QS”食品安全准入認證企業50多家,“**紅心地瓜幹”再次成為**唯一的中國著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

6.服務體系日趨完善。以相關管理、服務機構為主軸建立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逐漸成形,成為推動特色農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全縣已建立縣、鄉、村三級聯動的“三農”服務網絡,有縣級農業技術推廣機構8個、鄉鎮“三農”農業服務中心17個、村級農民技術員699名。所有行政村已實現廣播、電話、電視“村村通”,並具備互聯網寬帶接入條件,**縣農產品信息網、“12316”(原969155)農業服務熱線網絡健全。2012年我縣被列為省級“推廣‘世紀之村’平台推進農村信息化建設”示範縣,計劃在 2013年全面完成全縣242個村級三農服務中心的建設,為農業生產、農民增收提供服務保障。

(二)主要做法

1.抓規劃佈局。一是強化組織領導。我縣高度重視特色農業產業工作,成立縣農業產業協調領導小組及辦公室,編制出台全縣農業產業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實施計劃,實行“一個產業、一套班子、一項政策”,全面加強特色農業產業的規劃、管理和服務。二是注重政策推動。制定出台關於加快地瓜、白鴨、花卉、茶葉、油茶等特色產業發展的產業規劃和一系列優惠政策,進一步明確規定各有關部門在企業貸款、建設用地、生產用電等方面實行優惠傾斜,推動特色農業產業的發展。三是強調部門配合。縣委、縣政府多次召開農業產業協調領導小組會議,開展農業生產調研,部署謀劃農業產業發展工作。

2.抓項目帶動。一是加強項目開發。用工業化理念,加強項目策劃、編制、論證,立足特色、立足實際,做好項目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充實農業產業項目儲備。二是優化項目服務。實行領導掛鈎項目工作責任制,將農業生產列入鄉鎮年度目標管理考評,積極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發生的徵地、用電、用水、工商、環保、税收等各種問題,幫助加快項目建設進度。三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以一園兩區為平台,千方百計引進農業產業項目落户**,不斷增加新的經濟增長點。近幾年來共引進以晴、茗匠、豐海、原態等農業項目23個,其中總投資億元以上項目5個。四是積極爭取項目資金。主動對接好國家強農惠農政策和省、市委一系列扶持農業產業化發展政策,積極爭取糧食產能縣、農民創業園、標準化農田建設等農業扶持項目,全縣農業基礎設施和裝備條件得到極大改善。

3.抓龍頭培育。一是扶持重點企業。按照“扶優、扶強、扶大”的原則,加大對重點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組織申報認定省、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爭取省、市農業產業化扶持專項資金,增強企業發展後勁。二是培育億元企業。2012年起開始實施億元企業扶持計劃,對年產值達億元以上的企業進行重點扶持,對新增生產性固定資產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給予優先申報省級農產品深加工補助,促進更多億元企業的形成。

4.抓品牌打造。一是推行標準化生產。狠抓農產品認證和產地認證,制定規範的地方標準體系與綜合生產技術規範,大力推廣農業標準化生產。目前《**紅心地瓜幹》福建省地方標準綜合體、《甘薯幹》國家行業標準、《**紅心地瓜幹》原產地標誌認證、《**白鴨原產地標記註冊證》,《**白鴨系列標準》等一系列地瓜標準化生產規程已制定,**紅心幹生產和**白鴨養殖被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評為“國家農業標準化示範區”。二是爭創名優特品牌。積極引導企業開展ISO9000系列質量體系認證、HACCP食品安全控制體系認證和“QS”食品生產許可認證,農產品企業獲“QS”食品安全准入認證企業52家,農產品質量明顯提高。縣政府自2007年起加大對品牌創建工作扶持力度,對獲得馳名商標、著名商標、知名商標的企業給予一定的獎勵,企業爭創商標、打造品牌的熱情進一步提高。

5.抓創新突破。一是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全縣建立設施栽培面積近5000多畝,其中設施蔬菜260畝、 設施食用菌450畝、設施水果面積1500畝、設施花卉2700畝、設施特色中藥材150畝。二是突破發展新興產業。鐵皮石斛、金線蓮、金銀花等生物醫藥產業實現突破,已建鐵皮石斛組培中心2000平方米,擴繁鐵皮石斛20畝、建設金線蓮組培中心2個,金線蓮20畝、仙草400畝。三是發展精深加工產品。鼓勵企業應用新技術、新成果、新設備,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促進農產品多元化、系列化。如在“一根毛竹”上做文章,把“一根竹子”做細、做透、做大,竹加工產品從普通竹涼蓆、竹模板、竹膠板、竹地板、竹集成傢俱,發展到茗匠竹藝、鑫晟**醋碳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產品,推進竹材綜合、循環、高效利用,促進竹材加工產業優化升級。

二、存在的`困難與問題

1.產業化發展水平不夠高。部分鄉鎮沒有特色主導產業,全縣缺乏實力雄厚、帶動能力強的農業龍頭企業,品牌知名度、加工檔次、科技含量不高的狀況還沒有根本轉變。如白鴨目前只出售活鴨、白宰鴨、冷凍鴨,高端產品還未得到開發。

2.農企聯繫不夠緊密。龍頭企業與農户的利益聯接關係不夠緊密,“訂單農業”由於受市場行情變化和企業、農户信用程度的限制,仍然存在訂單好下、兑現難問題。

3.應對市場風險能力較弱。企業家對風險的認識、市場策略、管理水平適應不了形勢變化,影響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農民增收作用的發揮。部分農民受小農意識影響,習慣於舊的生產方式,對發展“綠色農業”、“特色農業”和“生態農業”概念模糊。

4、服務體系不夠健全。農技推廣、動物疫病防控、農村土地流轉、農業市場信息等社會化服務能力還不夠健全,整體技術裝備水平不高,保障能力不強。土地流轉和規模化經營程度仍較低,經營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制約了農業特色產業的發展。

三、加快推進特色農業產業發展的思路和對策

1.持續優化產業區域佈局。持續做強做優地瓜、白鴨、黃兔、木竹、蔬菜等特色產業,鞏固完善 “一業多鄉、一品多村、一路一色”的發展格局,提高結構調整層次和水平,引導優勢產業向優勢區域集中。大力發展名、特、優、稀、新等高品質、高附加值的名牌產品和無污染、無公害高營養的綠色食品,建立健全優質米、綠色地瓜幹、無公害蔬菜、特色畜禽基地;儘快實現種植業為主向農牧並重轉變,重點發展**白鴨、**黃兔、稻田養魚等規模養殖業;實施生態公益林保護工程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綠色通道和城鄉綠化一體化工程、森林災害防治工程,逐步建立起比較完備的林業生態體系和比較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

2.着力創新發展機制和模式。進一步創新以“風險同擔、利益共享”為核心的聯結機制,總結完善“龍頭企業+基地+農户”、“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户”、 “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擔保基金”等行之有效的產業化經營模式,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產業化水平和產品市場競爭力。結合**旅遊開發,開展富有**特色的農產品商標註冊和品牌認證,舉辦富有**特色的農產品展銷促銷活動,提升擴大品牌影響力和市場佔有率。

3.加快培育領軍企業。一是繼續實施億元企業計劃。繼續實施億元企業計劃,以農產品加工企業為重點,選擇一批億元企業逐企問診,一企一策,針對薄弱環節,重點指導培育,對新增生產性固定資產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給予優先申報省級農產品深加工補助。繼續實施《促進農業貸款擔保工作實施方案》,鼓勵現有擔保公司和新組建農業擔保公司為農業企業、農產品加工企業、提供貸款擔保服務。二是加快新產品研發。指導企業按照產品質量技術標準的要求,引進現代設備,改造或淘汰老設備,使產品與國內外同行業接軌,鼓勵企業開發獨特產品,註冊資金的商標,搶佔市場先機。三是建設一批示範區。加快省級農民創業園、現代農業示範園、紅心食品加工區建設,走“專、精、特、新”發展路子,引導鼓勵新上企業和已批准設立的企業入户示範園區或集中區,促進產業集聚。

4.優化產業發展環境。一是整合項目資源。堅持貫徹中央關於“財政支農投入的增量要繼續高於上年”的政策,整合各類農業產業項目資金和縣財政每年安排的專項資金,加大對特色農業產業基地建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產業品牌、自主創新等方面的扶持力度,推動特色農業產業發展。二是制定優惠政策。制定出台加快特色農業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從資金、生產、技術、信息、銷售等方面提供支持,營造良好和寬鬆的產業發展環境。

5.建全完善農業服務體系建設。一是強化統籌協調。落實好協調推進會、責任掛鈎和工作績效考評等制度,針對項目建設中發生的各種問題,及時協調解決,加快新增長點項目引進與建設。二是抓好人才培訓。對農技幹部、龍頭企業負責人、合作社負責人和農民經紀人進行輪訓,重點學習現代農業技術、企業管理、品牌申報、商標註冊、標準化生產、營銷等相關業務知識,拓展知識面,提高文化和思維層次。三是提升農產品安全水平。整合衞生、工商、質監、農業等產品檢測資源,建立完善農產品產地認證制度、地理標誌產品監管機制和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組織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行動,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四是拓展產品營銷市場。整合市場資源,培育發展地瓜幹、白鴨、紅衣花生、蔬菜、水果等農副產品專業市場,建立農產品展銷直銷中心,鼓勵開辦淘寶網店,構建連鎖配送、總經銷、總代理等物流體系。支持龍頭企業參加國內外各種農產品展示展銷活動,積極為企業搭建對外合作交流平台,不斷提升我縣農產品知名度和美譽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hk/fw/baogao/lvjo4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