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從業資格證 >社會工作者 >

老年社會工作基礎知識應用

老年社會工作基礎知識應用

生命故事是一種重温過去的經歷,對昔日經驗重新肯定及評估的方法。它是指一個人由出生到現在,人生中所經歷的重要的事情、經驗和感覺,是人生經歷的精華部分。那麼,下面是由yjbys小編為大家分享老年社會工作基礎知識應用,歡迎大家閲讀瀏覽。

老年社會工作基礎知識應用

  一、引言

老年社會工作是一門融會多元助人理念、理論和藝術的應用社會科學。其專業功能是協助那些空巢(獨居)、殘疾、行動困難的高齡老人或是一般健康老人改善社會功能,提高生活質量和生命質量,使老年人有更好的社會適應和能力。而老年社會工作者在工作中常常要面對複雜的情況,涉及老人及其相關的經濟、身體健康、情緒、配偶關係、代際關係、社會支持網絡等多方面的問題。對此,針對一些受抑鬱情緒困擾及有需要的老人,我們嘗試為其撰寫生命故事,以助減輕抑鬱情緒和焦慮,確立自我身份,重塑生命意義,提升自我形象及自信心,推動積極晚年。同時生命故事的建構,不僅使我們能更好的瞭解老人的一生,重要的是通過回顧獲得領悟,使老年人擺脱過去的陰影,生活的更滿意,更有建設性,最終達至人生圓滿。

  二、對生命故事的闡釋

  (一)生命故事的內涵

生命故事是一種重温過去的經歷,對昔日經驗重新肯定及評估的方法。它是指一個人由出生到現在,人生中所經歷的重要的事情、經驗和感覺,是人生經歷的精華部分。既包括一生中的正性事件,也有負性事件。通過當事人的人生回顧,有助於其更好的評估一生中的成功與失敗,好事與壞事等。同時,他們也能從過去經歷中發現新的意義,以積極角度看待這些經歷,並獲得自我接納和生活滿足感。

香港理工大學的居正教授認為生命故事或人生回顧只是載體或形式,其內涵應該是“力量介入手法”(Strength Approach),強調在與長者的介入過程中,必須刻意與長者一起發掘她/他們在人生的過程裏曾經和現在所擁有的和可加以運用的個人力量。並且在介入過程中,讓長者肯定自己在過去曾經靠自己的力量,去克服生命中的困難,重新確立活到現在是靠自己的努力。通過這個自我肯定的過程令長者繼續掌握和運用個人力量積極地活下去。教授認為生命故事是“敍事治療”中一個常被應用的手法,生命故事的意思是通過談話的形式,將被忽略的細節重新發掘,成為一個更新版及另類的故事,這樣案主就不會被“充滿問題的故事”持續困擾。

香港信義會一位負責人介紹説生命故事包含故事中的起、承、轉、合。所謂“起”是指找起源,即一個人認知、情感、行為形成的來源(過去);“承”指現在承擔、承繼、承受着某事等;所謂“轉”指將所有的經驗合併總結,找到未來的轉機;而“合”則指一個人理性與感性的平衡,即self-understanding。這也是描述故事時所要注意的故事的完整性表達,以便能更好的為長者完成生命故事的敍述。同時,他還指出,生命故事包括薄弱的故事和厚實的故事。即在生命故事的闡述中,有些部分可以簡單概括或是大致瞭解,而有些故事則需要詳細闡明,並有針對性的引導老人們走出過去,重新自信生活。

  (二)生命故事的步驟

總體來看,生命故事主要包括三個階段:計劃、訪談、記錄。具體步驟為:

1.培訓相關工作人員或是自願者與有需要的老人們溝通交流,收集資料並撰寫生命故事的提綱或是計劃書;

2.運用相關社會工作的技巧與手法,與老人們進行深入的訪談。瞭解老人們的整個人生歷程;

3.記錄訪談內容,為有需要的老人撰寫生命故事,共同推廣,發展及深化生命故事手法之本土應用。

  (三)生命故事之手法應用

1.首先是居正教授提出的運用敍事的手法,幫助受抑鬱情緒困擾的長者緩解情緒。透過人生回顧讓長者整理、檢視人生經歷,重温在人生路上應對各種挑戰與逆境的能耐和堅忍,從而加強自我接納和肯定,鞏固和重建人生意義。

但在看來,生命故事的服務對象可以不僅僅侷限於受情緒困擾的老人,還可以為有需要或是健康的老人們鑽撰寫生命故事。之前在為瑞典的一位教授做生命故事調查時,也發現許多老人都積極配合交流自己的生活經驗或經歷。她/他們需要傾聽者,也願意向他人積極傾訴生活中的快樂或遺憾。而社工能做的就是給他老人們提供一個表達自我的平台,並努力為他們提供更好的服務。

2.在生命故事的敍述中,社工可以借用個案工作中個案會談的技巧,積極與老人們溝通交流。要價值中立的看待老人們的生活經歷,並尊重接納他們的思想或建議。有針對性的協助老人們重温過去的一些美好生活,並接受生命中的一些遺憾或是不足。正確對待過去的成功與失敗,活在當下,享受當下的生活。

3.要注意運用優勢視角的手法即以優勢為本的老人工作手法,着重探索並強調老人們的優勢和能力,增強他們生活的自信和希望。而不是將他們貼“標籤”、“問題化”。在社區,老人們能夠繼續學習、成長和改變。並在彼此交流的過程中,建立新的關係,並協助他人改變。他們可以參與決策,提出建議以及獲取所需的社區資源等等。這對她/他們來説無疑是“老有所為”的重要體現。

4.人生回顧療法。由於生命故事是人生經歷的“精華”,涵蓋由出生到現在的重要人生經歷和感受。採用人生回顧,可以讓社工更好的瞭解老人的一生,重要的是通過回顧獲得領悟,使老年人擺脱過去的陰影,生活的更滿意,更有建設性。在實施人生回顧療法時,可以先做一個前測,瞭解老人對生活的態度等方面,建立評估的基線,再進行下一步工作,這樣也可以讓社會工作者和老人們在工作結束時能更好的評估介入的成效。同時在回顧過程中,社工要特別留意老人們沒有提及的在特定人生階段一般會有的事。要弄清楚是老人們不記得了,還是有意迴避。社工又該如何做才能協助老人們解決這一時期的不愉快,並賦予其新的意義。要主動引導老人發現人生歷程中的一些主題(主要指讓老人們失去和得到對生活把握感的一些主題),讓她/他們瞭解這些主題如何影響他/她過去和現在的生活。

  三、老年人問題與生命故事

由於生理上、心理上的巨大變化,老年人作為一個特殊羣體,其在社會生活方面存在許多問題和需要。“心理學家曾提出了五種老年人的性格類型,分別是成熟型、搖椅型、防衞型、憤怒型和自怨自艾型。除了成熟型,其他的類型都需要給予不同程度的關注。”[1]尤其是近年來,從世界範圍來看,老人的自殺率都比其他年齡組要高,當中情緒困擾與抑鬱是主要原因。因此,如何有效處理老人們的情緒問題,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從社會工作的介入手法來看,生命故事和人生回顧是有效改善老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法。

但在內地由於社工本身發展的限制和不足,使得這些有效的治療方式無法很快在內陸普及,甚至是很難正常開展。生命故事手法在國外甚至是港台地區已經成為幫助老人年改善生活質量的重要方法。筆者也是借自己在香港學習期間,通過自我不斷的反思,並根據自己所在實習機構有關老人們的實際情況以及之前做的老人生命故事的訪談,加以借鑑、整合並結合國內實際試分析生命故事在國內適用的價值意義。

  (一)老人與問題建構

按照心理學家埃裏克森的觀點,人在一生中的各個階段都有相應的心理社會任務。老年是人生的最後一個階段,它要解決的危機是自我完整和自我絕望。在這一階段,個人必須學會接受生活中所發生的一切,並得出對自己生命意義的理解。但在大多數情況下,人一旦踏入老年,面對着退休、喪偶、養老、健康等問題的重壓,自我認同感和自我價值感降低,對老年生活也缺乏信心,無用感加重。但事實上,他們又渴望改變,渴望建構一種新的與他人關係的世界,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去建構自身的價值和形象。而這一建構的過程充滿著角色的模糊,心理的困擾和迷茫。

社會建構理論也提出,所有年齡的人都是按照自己賦予事物的社會含義來參與日常生活的。人們對現實的建構決定了他們會怎樣行動。這一理論不認為老年階段的某個特定取向就一定是健康的或病態的`,而是認為它只是個人對這一人生階段認識的反映。所以社會建構主義者不太關注適應形態,而是更關注人們怎麼看待自己的經驗。社會建構主義者認為,老年及其隨之而來的調整是一個獨特的過程,取決於每個人自己的社會認識。按照這一理論,社會工作者就要儘量瞭解老人們自己建構的世界是什麼,幫助他們參與與自己的世界觀相一致的活動。[2]因此,在這裏,生命故事的建構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故事的敍述,使他們回憶過去,評估現在,計劃未來,並採取相應的行動。以使他們的老年生活更豐富,更滿足。

  (二)生命故事在老年社會工作中應用的案例試析

背景資料:當事人J,女,60歲。因前兩年老伴去世,心情一直不是很好,家裏剩她一人,身體狀況每況愈下,如今社區活動也很少參與。再加上自己前段時間生病,一連去了兩三次醫院(社區實習生陪同一起去),醫生也只是開了點藥,對她的病情,並未好轉。她更是吃不好,睡不好,總處於情緒緊張、擔心的狀態。雖然阿姨告訴社區社工,沒事,過幾天就好。但她的不安不由讓人為她擔心。社區社會工作者曾徵求她的意見,是否可以去她家裏探望,但她委婉拒絕了。如今她的病情已好轉,但情緒方面的困擾仍有待改善。對此,筆者引出了生命故事的手法。嘗試運用生命故事的撰寫來幫助老人達至人生圓滿。

首先社區工作人員、實習生及大學生志願者等必須接受專業社會工作人士培訓和輔導,最好事先擬好生命故事計劃的提綱。由於老人們一直積極參與社區活動,與社區工作者及實習生已相當熟悉。所以在平時老人閒暇時間,實習生可以以與老人聊天的形式引出話題,讓老人們談談他們的生活經驗以及對生命意義的看法(可以分多次會談)。在個案會談中,我們更多地是作為傾聽者,儘量聽老人們訴説。他們在暢談自己的過去生活時,同時也在作自我的反思。在之前的訪談過程中,也發現許多老人在自己的生活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遺憾的事。但可以看得出來,他們自己也曾做過努力,放下一些事。他們也認識到生活中的苦與樂讓他們成長,成熟,學會生活。也開始接受自我的變老以及未來的死亡,所以他們都更珍惜現在的生活,活在當下。所以他們大多能坦然面對現在的生活並做好未來生活的計劃。

而對於像J阿姨這種特殊情況,社會工作者可以在會談中加以適當的情緒輔導,借用緬懷往事療法,鼓勵阿姨回顧過去痛苦的經歷或者一直未能解決的情緒困擾,並通過接受專業輔導,重整對這些事的看法,接納過去或是死亡,或者通過轉移注意力(積極參與社區活動)等方法,逐步解決情緒困擾。也許在此過程中,阿姨可能會迴避一些問題。社工可以利用社區自身資源,如其他老人,由於他們都一起參與過社區活動,所以可以引導其他老人主動關心幫助阿姨,相互交流自己的生活經歷。社工也可以借一些老人的積極的生命故事經歷,來激勵其他需要幫助的老人。最終實現社區服務對象的自助,更好的改善老年生活。

  四、生命故事在老年社會工作應用中的價值意義

首先從個人層面看,生命故事手法幫助老人重新確立了人生的意義和價值。通過對老人人生經歷的整合,可以使他們坦然的面對過去的成功或失敗,不斷的自我反思,接納死亡,完成一生的自我整合。這其實是一種生命教育活動的延伸,解決老人們現有的一些問題,就是為了他們未來的生活更美滿。

其次是人際關係層面,通過社工、實習生或是志願者與老人之間的交流分享其實就是一個人際互動的過程。一方面可以促使老人建構新的人際關係網,積極參與社區集體活動,實現服務對象之間的自助。另一方面,也進一步強化了社區社會工作相關人員與服務對象之間的關係,通過深化對老人的瞭解,更好的為他們提供專業服務或訓練,以滿足更多老人的需要。

再者是代際層面的銜接,老人們將自己的生活經驗與我們青年一代分享,促進了代際之間的融合和關懷。在訪談中,他們積極教育我們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學習,努力工作,並提出對我們年輕一代的期望和建議。所以無論是他們的生活經歷還是他們的諄諄教誨,都刺激着我們,激發我們自我反思以及對生活、生命的再認識。這也是對青年一代進行生命教育的一種有效方式。

在服務層面,生命故事手法的應用也使得社會工作專業服務更個別化、人性化。以服務對象的優勢為本,注重他們個人優勢的發掘,並積極鼓勵服務對象之間的幫助和自助。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服務對象的自我價值感和滿足感。

最後從社會層面看,對老人生命故事的撰寫,既為以後生命故事手法在國內的普遍運用提供了借鑑和依據。更重要的是老人們口述的生活經歷,作為一種質性材料,可以協助國內知名學者、專家對老年問題進行更深層次的質性研究分析。這對我國更好的解決日益突出的老年問題意義重大。

標籤: 社會工作 老年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hk/cyzgz/shehui/0xq4l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