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從業資格證 >人力資源 >

選擇一家適合自己的公司的方法

選擇一家適合自己的公司的方法

引導語:只要你願意,高的職位也好,低的職位也好,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之中。以下是本站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選擇一家適合自己的公司的方法,歡迎閲讀!

選擇一家適合自己的公司的方法

公司是你實現職業生涯規劃目標的一個平台。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公司,將會對一個人的職業生涯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選擇公司與選擇職業有許多共同之處。也許判斷一份好職業更抽象些,而判斷一個好的公司更具體些。但是我們要注意到在選擇公司中依然有許多幻象和誘惑影響我們,使我們陷入一些誤區。一般情況,人們判斷公司的優劣往往有幾種。

清濁:公司優劣之分

選擇公司與選擇職業有許多共同之處。也許判斷一份好職業更抽象些,而判斷一個好的公司更具體些。但是我們要注意到在選擇公司中依然有許多幻象和誘惑影響我們,使我們陷入一些誤區。一般情況,人們判斷公司的優劣往往有幾種:

公司規模大。譬如在許多年輕人看來,跨國公司就比私人公司要好一些。

公司福利待遇好。大公司常常能夠提供更高的福利待遇,那些在紐約股票市場和納斯達克股票市場掛牌上市的公司還提供股票和分紅計劃。

公司在行業的地位。該公司的產品和技術在行業處於前幾名,那些排名靠前的公司對於求職者來説更具吸引力。

這是人們通常所認為的優秀公司,然而大多數人並不懂得,真正的好公司是具有很強的針對性的,你根據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和人生追求的不同階段而應有所區別。譬如,我們看一個池塘好壞與否,並非看其形狀、地勢以及所在的位置,而是看是否有我們需要釣的魚。儘管池塘周圍的風景也能給我們帶來賞心悦目的享受,但是在釣魚和欣賞風景之間我們還是會優先考慮前者。

譬如,如果我們的職業選擇是成為一名高級職業經理,那麼跨國公司的工作經歷就有利於提升自己的職場地位。大公司複雜的組織運作能幫助你瞭解種種職場遊戲規則。但是,如果你希望成為一個獨立創業者,那麼跨國公司的經驗則可能成為一種障礙,在一種成熟的企業文化下容易養成一種按部就班的行事風格,過分職業化有時也會逐漸消磨個人的創造性,過分官僚化和組織結構的多層化會讓人沉湎於公司內部政治中不能自拔。

我曾受邀在一次大學職業諮詢會上發表演講,我給在場的年輕人建議:要經過多方分析後再決定最合適自己的公司,充分考慮個性、景氣循環、產業前景等因素。

譬如個性積極富有冒險精神的人,可以考慮小公司或高風險高機會的公司;個性穩健型的人以大公司優先。

就“景氣循環”而言,景氣不好時,大公司較為沉穩,因而能承受不景氣的衝擊,小企業由於較敏感,所以人力與福利容易緊縮;但景氣好時,小企業比大企業更有彈性和機會獲得成功。

就“產業前景”而言,如果這個產業已經走下坡路,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就算你再努力,也只是一份穩定的工作,要開創新局面將事倍功半。

因此,判斷公司優劣的針對性很強,應該更多地從內在需要出發,而不是公司外在的規模和形態,以下是另外幾種價值取向:

與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是否相互匹配,能否有利地提升個人的職業地位。

是否能夠提供更多的個人發展機會。

公司文化氣氛是否與個性相吻合。

綜合以上價值取向,或許能夠得出這樣的結論:判斷一個公司的好壞,其標準是個人的工作價值觀、公司的價值觀、公司發展現況、企業文化等相互構成之交集的多少。

綜觀今日美國,薪水高低絕不是僱員衡量一個公司好壞的惟一標準了。職業問題專家傑弗琳最近對全美500餘名男女僱員作了一次問卷調查,結果證實,僱員心中“好公司”的定義,除了收入較豐厚外,還包括下列幾方面。

讓僱員有充分的信任感。

這意味着一方面公司管理層有能力、有水平使得僱員信任;另一方面公司重視僱員個人的創造力和貢獻,並給予每個僱員平等的競爭機會和公正的回報。可以説,良好的僱傭關係是建立在雙方充分的信任之上的。

有友好、寬鬆的工作環境。

如果一個公司的員工之間關係緊張,那麼大家很難開展工作,更不用説熱愛公司了。心理學家也指出:友好、寬鬆的環境有利於發揮員工的創造力,由此也提高了工作效率。你喜歡和你共享的夥伴為伍;自己以能夠成為其中的一員為榮,工作時就會感到精力充沛、神采飛揚,而非精力耗盡。

使僱員滿懷自豪感。

如果僱員都能為自己的工作自豪,那麼這個公司必然有極強的凝聚力,即使遇上困難或挫折,僱員和管理層也會同心同德地攜手走出陰影。

最近,《財富》雜誌評選出一年中100個全美最受僱員喜歡的公司。當選公司與往年一樣,自然少不了向職工提供最好的經濟待遇(包括正常薪水、股票分紅、醫療保險、節假日等),但與以往相比更看重的評選條件還包括屬於薪水和福利以外的“好處”,如培訓機會、婦女和少數民族的就業機會、公司對僱員本人和其家庭的關心程度、公司允許僱員參與公司管理的機會等等。

大多數人並不懂得,真正的好公司是具有很強的針對性的,要根據自己的職業規劃和人生追求的不同階段而應有所區別。

 深淺:公司大小之別

不同行業收入水平有差距,但是收入差距往往更直接體現為公司的不同。相同的行業,做相同的業務,不同公司之間的收入差距相當大。人們習慣於選擇那些能夠提供更高收入水平和福利待遇的公司,這似乎是合情合理的,但是依然有一些因素需要我們在選擇時仔細考慮。

一些公司可以增進我們對於某一行業的喜愛,而另一些公司則使我們滿腔熱情化為烏有。如果説美好的人生需要一個好的職業生涯規劃來實現的話,那麼職業生涯則需要一個個公司的工作經歷來完成--我們不可能在一家沒有前途的公司實現自己的理想。公司是我們職業生涯的舞台,只有選擇一個好舞台,才可能將我們的人生之戲唱好。

求職者大都傾向於將規模較大的機構作為衡量職業市場起落的標尺。如果報紙上大量報道通用汽車公司等大公司成千上萬裁員的消息,人們就會推想,就業形勢欠佳。這從側面反映了這樣一個事實:求職者只將目光和賭注押在有名的大公司。這是一個很常見的、代價極其昂貴的錯誤。為了提高你找到工作的速度,要特別注意那些僱員在20人以下的單位。

事實是,總有一些公司--不過常常是小公司--僱用100名甚至更少的員工。自1970年以來,正是這些公司創造了2/3的新職位。以美國為例,在20世紀80年代,500家大公司的工資名單上裁減了370萬工人,而與此同時,小公司卻創造了1900萬個新工作崗位。

因此,如果你想加速自己的求職進程,務必將注意力集中在個人喜愛的領域的每一家小公司上。就我個人而言,我更願意從僱員少於20人的小公司着手找起。

當然,小公司的利潤和福利(如醫療保健)比不上大公司,但另一方面,它們更易於接近,你更容易看到老闆,而沒有個人保安或人力資源部將你拒之門外,更為重要的是,那裏有更多的工作機會。

你不妨走訪一下任何一個令你感興趣的小公司,但是如果你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那麼就專門找那些生意興隆、發展勢頭好的和正在擴大業務的小公司。本尼特·哈里森(《傾向和限定:彈性時代社團力量的變化圖》一書的作者)認為,“長期以來,新的就業機會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由新興公司創造的”。蘋果計算機公司是從一家雜貨店開始起家的,許多大公司也都經歷了從小到大的發展歷程。總而言之,你要每天注意閲讀報紙的商業信息版,儘可能多地與人交談,以便找出那些發展勢頭好、正在擴展業務的小公司。

現在,讓我們來分析一下去不同公司的好處:你可以直接學習大公司的思維方式、辦事風格和管理理念。大公司的視野、經驗是小公司遠遠不能比的。而在小公司裏,你可以快速地從管理者的角色上來制定規則,也就是説,由你自己來左右公司的一部分的發展,這種機會在大公司是沒有的。

在大公司,你可能學到很多管理規則和方法,但是這些方法後面隱藏的原理、適用範圍,你不一定能夠領悟到。而在小公司,你可以明白事情的前因後果。一般而言,到大企業工作的優點在於:職務分工清楚,能獲得公司系統化的教育訓練,在團隊合作的氛圍裏,學習溝通與協調等組織運作能力;缺點是工作範圍較狹隘。中小企業的優點是員工需要身兼數職,強調獨立作業的能力,可以獲得較多的實戰經驗;缺點是公司風險較高、職務變動頻繁,教育訓練可能較薄弱。

一個公司所有的管理規則都和它的具體情況息息相關,和它從事的事業、公司成員、外部環境息息相關。在大公司,你很難體驗到這一點,因為公司已經發展成形,它的各種問題其創立者都已經遇到並解決了,你是在該公司的前輩所建立的框架裏行事,而在小公司很多框架是要依靠你去建立的。

因此,很難斷定到底哪種選擇更合適。也許在不同的環境中都去體驗一下,肯定要好過單一性的經驗。實際上,自身的素質也許是更重要的。善於學習、勤于思考,在任何地方都是必要的。反之,無論去哪裏,都很難有所作為。

一般來説,大公司注重發展潛力,小公司注重實際技能。同時,小公司更注重效率和回報,一般不會長時間地等待一個人的成長,所以喜歡招收有經驗、能很快上手的人。而大公司喜歡把你培養成為和他們風格一樣的人,為此,他們願意付出很多。

我有一位年輕的顧客--羅傑,他在大學畢業時曾經受以上問題的困擾。在我的建議下,他選擇了小公司。至少現在看來,這個選擇是對的。在他升為公司銷售部經理後,他打電話向我表示謝意。

大學即將畢業的羅傑,同時收到兩家公司的錄用通知單。一家是知名的國際計算機軟件公司,另一家是相對規模較小的計算機軟件公司,兩家公司的職位、待遇相仿。是去大公司,還是小公司?困惑之間,他專門向我諮詢。我詳細詢問了兩家公司的情況,進行了對比分析。

我對羅傑説:進入大公司工作,可以感受到較規範的公司管理和企業文化等等。福利好,制度完善,還能得到各種培訓機會,甚至還能短期出國學習。大公司還能為你提供在不同環境中與不同的人共事的機會,有利於結交朋友……

但是,由於大公司組織龐大,繁文縟節比較多,運作不如小公司靈活。新進員工必須從最底層的工作崗位做起,競爭對手眾多且都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所以,想在其中脱穎而出很難。大公司分工又過於細緻,工作時間一長可能會感到單調,同時也不利於對整個領域技術的全面掌握。而且有被裁員的可能。

而小公司最直接的好處是參與公司從小到大的創業過程,能奠定個人事業和經濟基礎。由於小公司人員少,升遷機會大,甚至你有可能一開始就被委以重任。在小公司裏,你的一切都是有價值的且是必須的,不會被視為“附屬品”。可能薪水會稍低一些,但更具挑戰性。公司期望每個職員都竭盡其能,因此你將能接觸到如何運作一個企業的全過程。

在對這兩家公司的發展方向、核心價值、經濟實力、工作氛圍、發展潛力以及該行業發展前景、該職位的晉升空間和轉型的可行度等方面綜合分析後,我建議羅傑,那家小公司能夠提供給他扮演各種角色的機會,更符合他的個性需求。

當然,這種判斷也包含了一些我個人的經驗。以前我在shell石油公司工作,在全世界範圍內開展業務,但是我很快意識到,像我這種沒有背景的年輕人,缺乏經驗,最好從事顧問工作。於是,我去了費城,而且輕鬆取得企業管理碩士。然後我加入一家著名的美國顧問公司。上班的第一天,我領的薪水就是在shell石油公司時所領的四倍。在我這個年齡層的小夥子中,80%的收入集中在20%的工作上。然而顧問公司裏有太多比我聰明的同事,於是我又轉移了陣地,到其他較小的美國顧問公司。比起前一家公司,這家公司的成長更快,而真正聰明的人員卻少了很多,在這家公司我很快就得到了提升。

從以上經歷可以看到,我選擇的池塘越來越小,但是釣到的魚卻越來越大。因此,選對池塘並不意味着一定是大池塘,而應該關注: 這個池塘是否有自己想釣的魚

這個池塘的魚我們是否能夠釣起來。

選擇的池塘越來越小,但是釣到的魚卻越來越大

 工作可以不從最底層做起

“我從樓梯的最低一級盡力朝上看,看看自己能夠看到多高。”這是美國五大湖區上的運輸大王考爾比在最初進入社會做事時所説的一句話。

他一無所有,而他希望的卻是那麼高遠。他是根據什麼來實現自己的希望的呢?他非常貧窮,最初是從紐約一步一步走到克利夫蘭,後來在湖濱南密執安鐵路公司總經理之下謀了一個書記的職務。

但是他工作了一段時間後,就覺得這個職位的視野過於狹小--除了忠實地、機械地幹活以外,沒有任何發展前途可言--已不能滿足其遠大志向了。同時,他也意識到,矮梯子並不一定就安穩,坐在一個矮梯子的頂上更容易跌倒,不如爬到一個看不見頂的梯子,一心朝上爬。

於是,他辭掉了這份工作,在赫約翰大使的手下謀得一個工作。大使後來成為國務卿、美國駐英國大使,而在此之前,考爾比就已經想像到,與前者在一起不會有發展,與後者共事則會有很大的造就。

一個人要有眼光才能進步,但眼光也必須時時改進。考爾比説:“我最初到克利夫蘭,不過是想做一名普通水手--這是一種兒童追求冒險的浪漫思想。但我沒有當成水手,而是每天與美國最偉大的人物之一接觸,深受他氣質的感染。”

人以類聚,物以羣分,如果永遠處在底層,與一些小人物為伍,很難學習到什麼東西,而位居高位,則能給自己一個更高的理想。我們必須知道自己未來想做一個什麼樣的人。

如果你並不覺得不滿意,你便不會想改進你的現狀,也就不會有一種前途光明的理想。但是,如果你有了理想便滿足了,把理想作為實際生活失望中的一種安慰,那就錯了。理想的.用處,就是因其能實現的事實,襯托出其將來的可能性。

惰性使許多人喪失了追求的動力,雖然只要多付出一點點努力,就可以有一個更高的起點,但是卻不願意付出,甚至抱有這樣的疑問:為了得到區區的一份工作,真的有必要花那麼大的力氣嗎?

面對這樣的提問,我的回答是:只要某種努力能夠為我們帶來更高的提升,那麼再多的努力也不算多餘。有這樣一個例子,一位剛剛畢業的年輕人,在母親的幫助下,精心製作了一份《個人完全推銷手冊》,僅面試一次就被一家大公司錄用了,並且獲得了超乎想像的高薪水。

需要説明的是,年輕人並不是從底層一步步做起而獲得了高薪,而是一開始就獲得了副經理的職位。

也許有的人還是不理解,仍然認為“沒有必要做那麼費力氣的努力”,那麼我應該再從另外一個角度做一下回答。假設是從普通的一名公司員工一步步做起的話,那麼要得到副經理的職位要花費不下10年的時間,所以可以認為,那本《個人完全推銷手冊》實際上使那位年輕人節省了10年的寶貴時光。

從底層做起,一步一步前進,看起來很務實,但是也可能會前途灰暗,不可預期,使自己喪失最初的希望和熱情,迷失了方向。我們稱之為“陷入固定模式者”,就是指那些每天被一成不變的工作追趕着,馬不停蹄的人,他們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已習以為常,就會慢慢地被這種僵化的生活吞噬掉,最終連從這種生活方式中逃脱出來的願望都喪失了。

因此,一級也好,兩級也好,總之在職位上努力向上攀登十分重要,對一個人的長遠發展來説也是一件意義深遠的事情。只要你能登高一個職位,就有機會將周圍模糊不清的東西看得很清晰了。

另外一個事例也能印證我所説的這個“躍級”理論。哈爾大學時代一直擔任諾特爾德姆足球隊的經紀人,這支球隊曾在1930年全國比賽中奪得冠軍,當時球隊的教練是已故的諾特·路肯。

哈爾大學畢業時,處於經濟危機最嚴重的時期,社會經濟狀況非常糟糕。他到投資銀行、電影公司等多家公司應聘,結果無功而返。後來,他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工作,做助聽器的代理銷售。

這是一份普通人都能做的工作,對此哈爾十分清楚。但是,正是這份看上去平凡的工作卻給了哈爾通向人生成功的絕好機會。

最初,哈爾始終對這份工作心懷不滿,不過他還是堅持做了兩年時間。後來,他下定決心,一定要改變自己的現狀。現在看來,倘若當時哈爾沒有做出那個影響其一生的重大決定的話,恐怕也許終身要在無奈中度過了。

為了擺脱現狀,他暗下決心,一定要成為一名銷售助理!後來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他的這一目標終於實現了。這次成功使他獲得了比其他銷售人員高出一頭,脱穎而出的機會。雖然他只升了一級,但對他來説,一級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夠了。因為憑藉着這僅僅升了一級的“優越條件”,他獲得了在那之前從未有過的機遇。可以説正是這一個級別,才使幸運女神開始眷顧他了。

哈爾取得了優異的銷售業績,這使他開始進入了自己所在公司的競爭對手--迪科特·格爾夫公司總經理安德律的視線。安德律經理對哈爾產生了極其濃厚的興趣。於是,有一天,他宴請了哈爾。在宴席上,他就把哈爾納到自己麾下,讓他出任迪科特·格拉夫公司樂聲助聽器銷售部的銷售經理一職。

為了考試哈爾,看他究竟有多少實力,安德律總經理特意把他送到佛羅里達州,讓他在那裏工作三個月。此時,對於哈爾而言,一切又歸回到“零”的狀態,需要自己一個人重新開始。挑戰一份新的工作,成功與否全憑他自己。儘管壓力很大,但哈爾並未因此灰心喪氣,最後,成功終於屬於他了。

已故的諾特·路肯教練生前一直把“世界在召喚成功者,失敗者不受歡迎”這句話作為口頭禪掛在嘴邊。一想起這句話,哈爾就以十二分的幹勁拼命投入到工作中去。沒過多久,哈爾被召回總公司,他這回被擢升為副總經理!若是普通人,要達到他那麼高的職位,即便是付出了所有努力,恐怕最少也要花上十年時間吧。而哈爾做到了,他得到了讓眾人豔羨不已的職位。而他也僅僅用了半年時間就做到了這一點。

通過這個事例,我想表達的是,只要你願意,高的職位也好,低的職位也好,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之中。從底層做起,一步一步前進,看起來很務實,但是也可能會前途灰暗,不可預期,使自己喪失最初的希望和熱情,迷失了方向。

標籤: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hk/cyzgz/renli/j9lq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