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從業資格證 >駕照考試 >

2015年港珠澳大橋建設遇技術難題

2015年港珠澳大橋建設遇技術難題

近日媒體報道港珠澳大橋遇難題連超級計算機都無能為力。據悉本次港珠澳大橋遇難題是一次技術問題,指的是安裝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第15節時突然發生的海底基槽淤泥迴流。目前只能清淤工作和回淤‘比賽’,看誰的速度更快。港珠澳大橋遇難題,網友也很揪心,不過網友們還是比較樂觀,認為問題會得到完美解決。

2015年港珠澳大橋建設遇技術難題

廣東省發改委主任李春洪回答了有關港珠澳大橋進度的有關問題。在談及港珠澳大橋進度時,他提到由於施工中發生的新情況,導致港珠澳大橋2016年底全部建成通車,困難很大很大。李春洪形容,港珠澳大橋是一個世紀工程,其海底沉管的沉放,甚至比“嫦娥”和“天宮”對接的難度還要大。

“6.7 公里海底沉管要在現有基牀上再往下挖45米,每一截沉管重達8萬噸,要挖溝,把它放下去,要一截一截對接,對接時還不能進水。”李春洪説,“一共33個, 現在才安放了14個。去年10月份本來是要放到第15節沉管的,但它的泥沙淤積量突然發生了跟前14節完全不一樣的情況。原因分析了3個月,各種模擬、衞星掃描,還有氣象潮汐分析,我們用了超級計算機,最後還沒有確定究竟是哪些原因綜合作用,實在是太難了!”李春洪坦言。

李春洪所説的“完全不一樣的情況”,是指去年在安裝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第15節時突然發生的海底基槽淤泥迴流。

據瞭解2014年11月15日,第15節沉管隧道在抵達施工現場後,潛水員對海底基槽作最後檢查的時候,發現基槽上突然有淤泥迴流,厚度大多在兩三釐米,一些區域還達到五六釐米。中交聯合體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總經理部副總工程師尹海卿介紹稱:“儘管沉管是個龐然大物,但我們要求上下安裝高度的誤差要控制在7釐米以內,如果這樣還將沉管下沉安裝,將嚴重影響安裝的精度,可能給隧道的.工程質量帶來難以估計的後果。”最終,這節沉管在包括12艘拖輪在內的20餘艘施工船舶和10艘海事警戒船的幫助下,於11月18日回到桂山島預製廠深塢塢口。

2015年1月13日,施工部門對碎石基牀覆蓋防淤方案開展了討論,分析了覆蓋防淤的五種方案,並針對“鋼蓋板覆蓋”方案進行了詳細討論。討論重點主要圍繞碎石墊層保護、鋼蓋板水下定位、施工工效、吊裝方法和淤泥處理等幾個方面展開。2月2日起,鋼蓋板加工廠家開始加工蓋板,下一步,施工方將推進防淤鋼結構的整體進度及船上拼接施工,同時在完工後開展基槽防淤清淤試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hk/cyzgz/jiazhao/qvg4n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