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者斋 >

范文 >作文 >

【热门】点评作文合集九篇

【热门】点评作文合集九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点评作文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热门】点评作文合集九篇

点评作文 篇1

正当我们沉浸在与国小同学离别的悲伤时,时间却仍旧不停下它的脚步,国中悄然地莅临。此间,对于热爱文学的我,实在经历了太多的新体验。

我记忆犹深的便是图书馆了。在我的国小并没有图书馆,对图书馆的概念实在朦胧至极。而当我走进学校的图书馆时,深深地被震撼到了。

朴素的木架子上摆满了书籍,那样大而幽静的屋子一点都不令人感到空虚,油然而生的是兴奋。或许是被这样的神圣感震撼,我放慢脚步走着,看着。这些书,许多都是我在蒙学文学常识时只闻其名却不见其身的呀!有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陈年旧书,泛黄的书页上的字甚至渗出了墨渍;也有些是方才印刷出不久的书,这些大多都是些现代作家的作品。我停下来,取了一本封面看上去有趣的书籍。翻阅着书,仿佛已经不在雾霾重重的北京,而是回到了作者所处的那个年代;仿佛那些作者就在我身边行走,而我可以随心随性地与他们面对面对话。借了茅盾散文与诗经,这两本我渴望已久的书。带回家继续读着固然是津津有味,然而在图书馆时的那种神秘感却也不再留存,这是我从未体验过的。

还要说的话,国中更加有趣的就是选修课了。在国小,也有所谓的选修课,不过这些老师倒是不怎么负责,通常放些纪录片就开始自己做自己的事情。然而到了中学,却截然不同。课程那样多,我却毅然选了与自己最爱的文学相关的现代诗歌导读。

走进了现代诗歌导读的课堂,老师就开始给我们十分清晰地导航了。何为现代诗歌?现代诗歌的领袖人物都有谁?现代诗歌的创始又是怎样的呢?课堂上大家时而哄堂大笑,时而沉默思考。这门课之精彩,是我从未体验过的。

国中比国小增加了许多科目。这些课程中,我最热爱的莫过于历史了。在我看来,这四门课中蕴含最多文化底蕴、最有研究和学习价值的就是历史。我本对历史的概念,实在少得可怜。然而自从上了历史课,就自主地去翻阅家中的史书。这真是一门神秘而现实的课,去学习曾经真正发生过的事情,揣摩那些人的思想。学得越多,我越惊叹于古人的智慧,越想往下学习。

怎能想到,踏入国中大门,自文学方面学到了这么多?“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国中,定将让我从文学当中获取更多的新体验!

白沁文教师点评:

国中新生活,可以给一个孩子带来许多。而这“许多”中的“一些”,往往是在一开始就奠定好了的。比如,一个人的兴趣,以及这兴趣给人带来的修养,甚至是风格。因此,国中的初体验,对一个孩子的意义,也许比我们想象的更大。方心仪同学在国中生活之初,体验了与过去不同的图书馆,与过去不同的选修课,与过去不同的历史课,更体验了读书的快乐,诗歌的享受,历史的深邃。同时,她深味其中的意义。因此,这体验就来得不俗气,来得更有味道。体验,究竟不只是“经历”,而是“经历”之中用心地感受,经历之后用心地思考。这些,也构成了这篇习作的神采吧。

爸爸感言:

我爱看书,家里也买了很多书。当看到方心仪从小起也爱读书时,总是非常欣慰。她写的文字我也爱看,这是她的创造,是她的思想,是她从蹒跚学步走向茁壮的铺路石,写得越多,便成长越快。

《国中新体验》一文体现了一种情怀,是她对学校的热爱,标志着她成功地实现了从国小生到国中生角色的转换,这种转换不那么容易,但她做到了。文字更加流畅了,结构更加清晰了,看到了她的迅速成长。作为家长,我为她自豪!

侯柏廷同学感言:

这篇文章行文流畅,处处穿插着散文之美。作者用优美的文字表述出自己被学校图书馆所吸引,为现代诗歌导读选修课所思考和为历史所惊叹三件事,充分体现出其对文学之热爱和其文学功底之深厚。

郭彤同学感言:

作者是个“文人墨客”,思想细腻,感情丰富。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文学的喜爱之情,以及她深厚的文字功底。国中与国小作对比,突出了作者能与图书为伴,以文学为友的喜悦。

雷雯同学感言:

打开作者的文章,便感到一股浓浓的书卷气。那股气息,深远,浓郁,似是要一直渗透到我心底。作者是那么地爱书。到了国中后,我们周围的变化也很大,但是真正如作者般深入思考的同学,怕是不多。作者用她善于发现的眼睛细心地观察到了一切,并且,加以思考和感悟。这真是一篇好文章,值得欣赏,值得珍藏。

点评作文 篇2

你们知道吗,我平时非常喜欢做小实验,我也曾做过许多有趣的小实验。但有一次的小实验却让我终身难忘!

去年中秋节前夕,妈妈带回来两盒哈根达斯冰淇淋月饼,每个盒子里都放了几小块冰。为什么要放这个呀?这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上网查了一下,原来它不是冰,而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学名叫干冰,它可以让食物处于低温状态,不变质。

了解了情况后,我突发奇想:我是否可以用干冰来自制雪碧?待会儿就让爸爸妈妈尝尝我的“杰作”。想到这儿,我兴奋极了。

说干就干!我先找了一个空矿泉水瓶,然后在瓶中灌了半瓶纯净水,还加了一点白糖,最后拿了月饼盒中的两块干冰塞进瓶中。哈哈,大功告成。我把矿泉水瓶放在茶几上,迫不及待地等着我的“吴氏雪碧”变出来!

过了一会儿,瓶中冒出了白烟。我怕漏气,赶紧把瓶盖拧紧,心想:爸爸妈妈待会儿品尝了我的“吴氏雪碧”后肯定会夸奖我能干的。

正当我沉浸在美梦中时,只听“砰”的一声巨晌,把我吓得一蹦三尺高。妈呀——我的瓶子被“碎尸万段”了!雪碧没做成,一不当心,却做出了“小型原子弹”来啦!我被吓呆了。这场“原子弹爆炸”可给我家带来了不小损失,桌上一片狼藉,我只好硬着头皮让闻声而来的妈妈帮我清理“爆炸现场”。我把真相告诉了妈妈,遭到了妈妈的大声训斥。

唉,都是干冰惹的祸、虽然失败了,但是我还是为自己敢于探索的执著和勇气感到骄傲和自豪!

点评:

习作讲述了自制雪碧的故事,让我们既为小作者的想象力和行动力高兴,又为他的自作聪明捏了一把汗、原本打算用干冰来自制雪碧,最后却引发了一场“爆炸”,小作者在描写中紧紧抓住心理活动,从得意到吓呆,生动曲折地表现出了整个变化过程。第三、四、五小节中,每进行一个步骤,小作者就幻想一遍好的结果,最后,由于干冰升华的气体在塑料瓶中排不出去,引发了“爆炸”,使小作者美好的想象破灭了,还把家里搞得一片狼藉 编辑在此要提醒同学们,虽然这种动手能力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多学习一些科学知识,才能避免出现此类错误啊、做实验或者做事情都要三思而后行,安全第一。

点评作文 篇3

甜甜同学:

你好!看见你的这封信,第一感觉就是“俺找到一个伙伴,一个敢让俺说出心里话的伙伴”!这些话不能说给爸爸妈妈,因为他们听不懂,而你一定能读懂……

俺想要去流浪,不是逃避.而是期待;俺想要去流浪,不是幻想,而是追求。

着一身破旧的牛仔服,骑一匹瘦弱的马,怀抱一把旧吉它。没有方向,没有目标,有的

只是一种浪子情怀,一种别样的个性,一种淡淡的叛逆。

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发达的社会中生活着孤僻的新人类,竞争、挑战、精英无休止的响在你的耳边,只要分数,不要友情,只要名次,不要真诚……俺想要去流浪,让不愉快的往事随风而去.在与自然的对话中,做回真实的自身。

谁说“少年不识愁滋味”。君不见,考前几日,无论往日如何谈笑风生,看淡一切,此时都在埋头苦读,磨那杆不快也光的“老枪”。考后的排名把人分成三六九等。这份酸楚是无法言表的。俺想要去流浪,不必担心胜利与失败,寻找一份难得的欢乐。

俺想去撒哈拉。让漫漫黄沙隔绝城市的喧嚣,看看那远离现代都市的古老文明,登上神秘的金字塔,守护这片无垠的空旷。倾听一段古老的传说,让心潮再次澎湃。

俺想去亚马逊。让片片雨林遮住烦恼与忧愁,去体味那份原始的宁静,看看美丽而又可怕的食人鱼。曾经梦中追寻的一切如今都可以一一实现。

俺想登上珠峰。呼吸8848米高空的空气,触摸千年不化的积雪。

在流浪人的词典里,没有寂寞,没有孤独。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可以躺在沙摊上看旭日东升、夕阳西下,可以在漆黑的旷野里狂奔。不必压抑自身的感情。对着天穹发泄自身的一切,那种快意是无法表达的。自然——永远是你最忠实的朋友。

在流浪人眼里,天永远是蓝的,海永远是绿的,草永远是青的。

俺想要去流浪,没有太多的理由,只是一种心情。

甜甜同学,你能和俺一道去吗?盼望你的回音。

点评作文 篇4

“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每当我想爸爸时,每当我心情痛苦时,我就会情不自禁地唱起了《中国》这首歌。因为这首歌会带给我力量,让我战胜困难,因为这首歌会让我痛苦的心情变得快乐。

为了生活,爸爸和妈妈远走他乡,成了一名农民工,而我跟妹妹就成了名副其实的留守儿童。妹妹生病发高烧了,她用虚弱的声音叫着妈妈,我望着妹妹,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此时的我何尝不想爸妈呀!可我不敢哭出声来。在路上,在学校门口,我看到同学们和爸爸妈妈走在一起时,我总会用羡慕的眼神看着他们,心想他们是多么幸福呀!可我不敢多看他们一眼,因为我那不争气的眼泪又会流下来。年迈的爷爷摔断了腿,我既要照顾妹妹,又要照顾爷爷。那时我就在想,要是爸妈在家里,那该多好呀!每当爸妈来电话时,我就哭着告诉他们,我想和他们在一起。电话那头的妈妈难过地告诉我们:“孩子,爸爸和妈妈也希望和你们在一起呀!可是爸妈是农民工,农民工的孩子没有学校愿意接收你们,再说即使有学校愿意接收你们,可农民工的爸妈也交不起学费呀!孩子,爸妈真对不起你们,听着电话那头妈妈伤心的哭泣声,爸爸沉重的叹气声……我更加伤心了,可我想我是生活在新中国的少年,我总有一天一定能和爸妈在一起快乐幸福地生活,学习,我的梦想一定能够实现。在我的心里一直藏着一个梦,那就是所有农村留守儿童都无忧无虑地度过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我知道这个梦马上就要实现了,因为我们,都生长在——中国!

20xx年,我如愿以偿地跟着爸爸妈妈在他们打工的龙岩城上学了。我们全家终于能一起生活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所有的孩子也能跟我一样,无忧远虑地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一个能天天和父母在一起的童年,一个时时刻刻享受父母疼爱的童年。

点评作文 篇5

一个有成就的人一定是一个擅长总结,经常反思的人;同样,一个伟大民族也是善于反省自身的民族。判定一个人或一个民族是伟大还是渺小,是卑微还是高尚,是前途远大还是前途渺茫,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要看这个人或民族有无自我审视、自我反省的意识。而这种意识往往体现在一个人的举手投足之间或一个民族的日常行为之中。

湖北卷今年的命题作文材料简洁,启发性强,重在引导考生进行内心反省。与20xx年上海春季大学联考以细微深处为题的作文题有异曲同工之妙。举手投足之间这个题目平实温和而又出奇制胜,能切实引导考生去感悟自然,思考人生,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的生活感悟能力和联想想象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考这个作文题,就是考学生的积累(包括阅读的积累、生活的积累等各个方面),有所积累,有所思考,人格修养有所历练,才能把话说好。

同学们审题时,可以先把它变成半命题作文,然后再补充完整,范围和立意就可以确定了。比如透过举手投足思考、体味举手投足之间的感情等。这就要求同学们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观察到生活的举手投足之间细微之处;不仅是观察,更要思考,思考举手投足之间蕴涵的精神内涵,要朝向生活的深处开掘和思考,做到感性和理性的结合,要求同学们不仅会要叙述,更要会议论,进行理性的思辨和分析。作文中的三个如何对待给我们以很好的思考方向启示。

要想写好这篇文章,需要从材料出发,充分调动生活积累,回忆曾让我们感动的人和事,力求从中选取内蕴丰富,值得我们咀嚼、玩味的材料,放大细节,把它们组织的文章中来。

这道作文题也让我想起了濮存昕的公益广告词:

公益广告对于社会上那些不文明现象,或许不能药到病除

但是,一条公益广告就好象是一盏灯,灯光亮一些,我们身边的黑暗就会少一些,

每个人的心灵都像是一扇窗,窗户打开,光亮就会进来;

我相信——文明就在我们身边

离我们很近很近,近得触手可及

有时候,文明离我们只不过是10公分的距离

有时候,也许只是几十厘米的宽度

也有时候,可能只是一张纸的厚度

我相信,其实文明,就在我们心中

我们会在生活中不经意地流露着

有时,多一个手势,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一份体谅

还有时,多一点耐心的等待,对别人来说就是一种关爱

有时,多一点点分享,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一份温暖

我相信,我们每个人迈出一小步,就会使社会迈出一大步

所以我发现,文明是一种力量,就好象奥运火炬传递一样,在每个人手中传递

也能够汇聚所有人的热情,我相信你,相信屏幕前的你,更多地来发现,来释放自己文明的热情

点评作文 篇6

近日,一本叫《别笑,我是大学联考零分作文》的作文书受到追捧。书中集结了近几年73篇流传甚广的大学联考零分作文,编者还在每篇作文之后写了几句话点评。记者在99、当当网上图书商城中发现,此书俨然排在畅销榜前15位。重庆第一中学语文老师王海洋表示,很多零分作文对于考场作文来说是有缺陷的,跑题严重,较为激进,学生应努力写出优秀满分作文。

遥想77年前的1932年,清华大学入学考试的国文试题是陈寅恪先生出的一个上联“孙行者”,考生周祖谟对出下联“胡适之”,赢得诸考官一片喝彩。然此下联却不是标准答案“祖冲之”。以当今大学联考评分标准,此乃“零分作文”,但周祖谟却荣登金榜,后来成为一代语言宗师。

这是一段文坛公案,姑且不去考证其真伪。但就现行大学联考体制下,即使作为故事咱也编不出来。由此反观《别笑,我是大学联考零分作文》所受的热捧,与其说是一代新新读者喜玩另类,不如说是对所谓“优秀满分作文”的一个反讽。

这几年,“零分作文”不仅是网上热帖,而且屡见报端,究其原因,一是“好玩”,二是“好看”,这就说明了受到网友的热捧并不奇怪。

“零分作文”73篇,我看过一些,总的感觉是“热闹”。孩儿们怪异的思路,飞扬的文笔,那种调侃戏谑,那种玩世不恭,让“正襟危坐”的考坛顿失颜面,得了零分也就在意料之中了。如果这种教育体制不改,这种考试制度不改,零分作文就会层出不穷,《别笑,我是大学联考零分作文》就会一集接着一集地娱乐读者。

由此让人想到对大学联考作文嗤之以鼻的韩寒,他的高论是“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让人知道,玩儿车的也会写文章。”而且,他的文章已经成为许多博士论文的选题,但他遭遇大学联考会怎样?我想,绝不会像他玩儿赛车那样容易,能和舒马赫那样的绝顶高手同场竞技。

毫无疑问,这些零分作文的孩儿们丢了“前途”,但留下了文章,玩儿得如此潇洒,如此悲壮,令人叹为观止。难怪报社的一位大侠作如是感慨:小小年纪就能在云淡风清中直面生命的不堪,就能在惊涛裂岸中直抒坦荡的胸臆,真牛!

当然,那位老师说得不无道理,但这些孩儿们不抄袭(有抄袭的满分作文被曝光)、不虚伪,玩的是痛快,写的是文章,破的是规矩。

老祖宗发明了文章,就是给人看的,不是用来考试的,自从隋文帝发明了考试这个东西以后,文章便变得越来越不好看了。考了一千多年,也不知考了几万场,流传下来的文章只有一篇,苏东坡的《刑赏忠厚之至论》,而且是第二名,您见过哪篇状元的科举文章流传下来了吗?

点评作文 篇7

我们这个地方有一个习俗:每年一到腊月间,每家每户都要熏制腊肉。我十分喜欢腊肉,腊月一到,就每天缠着妈妈问:“要熏腊肉不?”而她每一次的回答都是:“没有猪,拿哪样肉熏?难道去门旮旯抓蜘蛛杀了熏?”但妈妈最终经不住我的软磨硬泡,今儿一大早就去街上买来了猪肉。

腊肉要腌好了才能熏,一般趁肉还新鲜就要赶紧腌制。当天晚上,妈妈就把刚买来的肉切成了一条条三指宽的肉条,然后把它们放到盆里,再把事先拌好的盐巴花椒粉撒在肉上。我见妈妈的手掌上满是龟裂的口子,不忍心让妈妈下手腌制肉条,她的手接触盐巴花椒,一定会钻心地疼痛。我犟着要自己来,妈妈答应由我来敷盐巴和花椒粉,她指导。我在腊肉的每一处都敷上盐巴花椒粉,花椒的味儿十分重,但它那种麻味儿再配上辣味儿,使肉吃起来很香。敷好了,妈妈端了一盆水压在肉上,这样腌制上一天就入味儿了。

时间过得总是很快,眼睛一睁一闭,一天就过去了。早晨的`空气十分新鲜,妈妈把肉全部拿出来了,用我昨天找来的棍子一条一条把肉穿了起来,然后搭在铁桶的两边。穿好了肉,妈妈给我一个打火机,叮嘱我一天里只能在屋里烧火熏腊肉,哪儿也不许去。我巴不得这样,熏腊肉这么好玩,我会走开吗?

熏腊肉开始了。我抓了一把柏树枝放在铁桶下面的洞里,用打火机一点,没燃着,也许柏树枝有点湿吧。我跑到楼上把垃圾桶里的瓜子壳和花生壳拿了下来,把打火机的火开到最大,但始终点不着火,打火机都快烧爆了,只点燃了一两个瓜子壳。我想顺手撕一片盖在肉上的纸壳来引火,谁想到我轻轻一撕,整块纸壳全部落了下来。我顿时不知该怎么办了,东望望,西看看,见妈妈没来,我只能自己把纸壳盖上去了,我盖得没有妈妈盖得严密,还不透风,易聚烟。不过纸壳比瓜子壳好烧多了,一点就着。

见火增柴,我赶紧倒一些瓜子壳在燃烧的纸壳上,然后放上一些柏树枝。突然,浓烟滚滚,全部向上冒,简直像原子弹爆炸腾起的蘑菇云一样。我跳起来大声叫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怕火熄灭,就赶紧再加柴。这时,只听见铁桶里发出“啪啪”的声音,那是生柏枝发出的声音。正当我高兴时,盖在铁桶上的纸壳被烧出了一个大窟窿,浓烟全部从那里冒了出来。我只得冒着呛鼻的浓烟去堵那个窟窿。这浓烟好像跟我有仇似的,全部朝我飘飞过来,熏得我泪流满面。为了不让烟雾熏着,我跟风玩起了游击战,它往左边吹,我就站右边,它往右边吹,我就站在左边。避开了烟雾,我就去盖那个窟窿,当我的手伸过去时,烟雾带起的高温差点烫伤我的手。我用棉袖挡住手,感觉不烫了,又去盖那个窟窿。而后又拿来几块砖头压在上面,压得严严实实的,就像锅盖盖在锅上一样,一点也不跑烟了。

到了下午,我烧火烧得有点不耐烦了,想去打鸟玩。因为精力不集中,没控制好火候,桶里的火突然蹿了起来。面对突如其来的大火,我惊慌失措,拿起铁锹一直拍打,火底下的灰烬随锹起舞,飘出桶外,弥漫了整个屋子,我也差不多成了一个灰狗仔了,以致我的好友路过时,还笑话了我一番,搞得我哭笑不得。

熏腊肉看起来轻松,其实很累,它是个细致活儿,越到最后越要小心耐心。接近尾声时,肉已被熏得半熟了,肉上的油就会一滴一滴往下掉,如果温度升高,往下掉的油就会增多,遇火就燃,这可真是火上浇油了,顷刻间“轰”的一声,整个铁桶就会变成个大火桶,如果你反应稍慢点,那一条条黄生生的腊肉就变成了黑漆漆的肉炭了!所以,这最后的火候,我是格外小心,慢慢地添加柏树枝,几乎目不转睛地盯着灶膛,随时用火钳压着火苗,这样一直坚持到结束。

熏了一天的肉,我也快成腊肉了,两手乌黄,蓬头垢面,满身都是一股浓浓的腊肉味儿。但看着从铁桶里抬出的那一条条熏得黄生生的腊肉,我不由得手舞足蹈起来,心中充满成就感。

晚上,妈妈把我熏好的腊肉割了一块,切成片,放上生辣椒,加入姜葱蒜等作料,用大火爆炒,那香喷喷的气味散发出来,搞得我口水都流出来了,于是,我不顾妈妈的阻止,迫不及待地用手拈了几片狂吃起来,啊,太好吃了!

原来,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劳动果实是这种感觉呀!

简评

本文最大的亮点是语言生动,极富生活气息。比如写妈妈刚开始不同意熏腊肉,妈妈并没有生硬地直言拒绝,而是极幽默地说:“难道去门旮旯抓蜘蛛杀了熏?”这样的回答,让馋嘴的小作者易于接受,即使被拒绝了也会会心一笑,不放在心里。写熏腊肉的过程也是有声有色,一波三折:生火不顺→腾起“蘑菇云”→勇盖窟窿→扑火变成“灰狗仔”→精心控火势→成功熏出腊肉。让人读来有滋有味,几乎跟着小作者一起流口水了!文末一句话是点睛之笔,升华了文章主题。

点评作文 篇8

星光下的小区宁静最好;月光下的小径散步最好;公园的早晨赏景最好;校园的清晨读书最好,五月阳光下的生活最好!(抒情开头,文笔唯美,吸引读者。)

五月的阳光像母亲温暖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我们的面颊,让我们感受到无比的舒适。(环境细节描写,过渡。)

五月的阳光属于天真烂漫的孩子最好。(中心句,使段落格式清晰。)清晨第一缕阳光照进宁静小区里的每一个角落。孩子们牵着母亲的手,一路欢声笑语,孩子透过晨曦仰望着母亲一会说点这个,一会说点那个,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母亲俯视孩子朝气蓬勃的小脸充满浓浓的爱意。五月早晨的阳光不仅属于活波可爱的孩子,还属于奋发向上的少年。伴着晨曦,(此处,再加入一点环境细节描写渲染到位,为宜。)少年早早来到学校拿出书本,朗读着值得思悟的,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教学楼里书声琅琅,五月早晨的阳光真好。(要做到详略得当)

五月的阳光属于活力四射的青年人。(中心句,同上。)中午的阳光照进城市中心气势雄伟的写字楼里,青年人在奋笔疾书,额头上渗出大滴大滴的汗珠,他也只是轻轻的擦了一下,(不现实,写字楼里会有空调,不至于。)又低下头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五月中午的阳光真好。(可以有适当的写字楼环境描写,再加入年青人努力工作的必要肖像细节和动作描写,突出年轻人的奋发向上,明白吗?)

五月的阳光属于悠闲自得的老年人。傍晚夕阳西下,园林清雅的公园到处都有老年人的身影。有着一身白衣白裤神情矍铄老人在一招一式认真的打着太极拳;有的在全神贯注的下象,偶尔还会有几句老顽童式的“争吵”;有的在树荫下聊着生活中的琐事谈笑风生。五月的阳光真好。(这一段写的很精彩,值得借鉴!)

五月的阳光照进我们的心田,带给我们无尽的温暖,把我们心灵中的“灰尘”(注意引号的用法。)一扫而光,让心灵变的纯净回归本真,杨柳在风中摇曳着自己美丽的身姿,看那些野花正开得灿烂,人们的脸上洋溢幸福的笑容,五月的阳光真好!(抒情+环境式+卒章显志结尾,首尾呼应,本文开头、结尾很棒,值得借鉴!)

点评作文 篇9

总评:每一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中都会有种种体验,这些体验都是我们的精神财富,一点一滴都会给我们以营养。所以,通过写作文记下这样的体验是非常宝贵的,若干年后,你能看到自己的作文,看到自己的成长,这是多么幸福的事情。我认为,这篇作文的意义就在于此。这位同学通过割稻子,明白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才知道“农民伯伯真辛苦啊,我一定要好好珍惜粮食”,这其实是作文最重要的收获。当然就这篇作文本身来说,如果文字还有一些文采,或者说多些亲身体验的心理描写,这篇作文会显得更美一些,但我还是要说,相对于人生体验来说,文采并不是最重要的。

现在正是收割稻子的季节。上午,我们采风组来到玉湖农场,只见田里一株株水稻都弯下了腰,好像在欢迎我们,一串串稻穗上结满了一颗颗饱满的谷粒,金黄金黄的,散发出淡淡的稻香。 (准确地写出了稻谷的成熟,烘托出了丰收的景象。) 一听说要开始割稻子了,大家非常兴奋,有的同学大叫:“我会割得很快,快发镰刀给我”,有的一拿到镰刀就想直接跳下田去割,有的还在唧唧喳喳地商量怎样割稻子,最后小李老师把我们分成五个小组,我连忙脱掉鞋子、袜子,和大家一样争先恐后地跳下稻田。 (写出了第一次割稻实践的心情:好玩、兴奋。) 稻田里的土软软的、粘粘的,赤脚踩上去就像踩在橡皮泥上,我和吴鸿霖、林伟利、王德钧,还有一个不认识的同学组成一组,每人轮流割稻子。 (比喻准确、生动。) 我拿起镰刀冲进稻丛里,弯下腰,用左手紧紧地反抓住一把稻秆,右手握紧镰刀的柄,就往稻秆根部用力地砍,“你慢点,不能砍,要小心手,别把稻杆折断了”,旁边一位农民不放心地对我说,我按他教我的办法,用镰刀对准稻秆根部像锯东西一样用力来回拉,就轻松地割下了稻子,然后,我把割下来的稻子递给后面的同学,最后面的同学负责把这些稻子推整齐。 (如果能写出心理感受就好了。) 回家后,爸爸告诉我这些稻子还要拿去脱粒,然后再晒干,最后才脱壳成我们平时看到的米。我想:农民伯伯真辛苦啊,我一定要好好珍惜粮食。 (点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标签: 九篇 点评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xuezhezhai.com/fw/zuowen/46rw4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