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者斋 >

范文 >校园 >

考研备考倦怠期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考研备考倦怠期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我们在考研备考的时候,遇到倦怠期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呢?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考研备考倦怠期的解决方法,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考研备考倦怠期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考研备考倦怠期该拿什么拯救

迷失的表现

每年快到6月的时候,总会有一些考研党变成了摇摆党,由于自己复习没效率,周围人又都在网上忙碌的找工作,这个时候你会发现找不到自己整天坐在自习室里学习的意义。于是有些人开始每天没有计划、漫无目的的复习,日积月累就形成了自暴自弃的恶性循环。在小编看来这些就是迷失自我的表现。

出去走走,放松心情

其实出现上述这种情况多半是大家在复习中遇到了什么困难,由于压力过大才会出现否定自己,迷失自己的状态。建议大家多出去走走,适当的放松心情;其次,你可以把自己的一些困惑和迷茫说给周围的小伙伴们听一听,他们的给出的一些建议或许可以帮助你拨开迷雾;此外,你还可以多给家里人打打电话,家人的鼓励相信会成为你前进的动力。

重新定位,找到自己

到了备考的中后期阶段,我们的复习强度会越来越大,你会逐渐发现自己之前所喜欢的专业也有一些不适合自己或是自己难以驾驭的部分。这时重新定位就会在此刻派上用场,首先,对各个科目合理安排时间。如今马上就要进入到备考的强化阶段,通过近三个月的前期复习,我们已经基本掌握了自己对各个科目的熟悉程度和自己的优势和短板。因此在时间安排上要有一个重新的定位。可以适当的把复习时间侧重于较为薄弱科目,但是也要注意各个学科之间要均衡发展。其次重新制定一份全新的复习计划,在新一轮的复习中重新找到自己。

考研从来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在这个过程中你会遇到各种困难,因此也会常常的怀疑自己,否定自己,如果不及时找到解决的方法,最终就会迷失自己。因此,2017考研的同学们,告诉自己,即使中途倦怠也不要随便放弃。适当的放松,给自己一个全新的定位,用今日的努力找回曾经的斗志。在这个磨砺的过程中,坚持到最后,你就是赢家!

  考研新手小心掉进三大陷阱

陷阱一、考研复习时间越早越好

一般来说,考研备考至少要有半年的复习时间,最晚也要于大三结束后暑期7月份开始准备,到第二年的12月底结束(即大四上半学期)。当然对于跨省或者跨专业或者考外校的同学来说,由于竞争力度大,更要早些开始。最常见的考研准备时间一般是一年,即大三上学期结束后的寒假2月份开始准备。

如果考研备考时间过长很容易陷入疲劳期,在考试期间失去学习动力,容易产生放弃念头。另外,每年考研大纲一般在九月份左右公布,尤其对于考研政治大纲这种变动性大的科目。考研复习时间并非越早越好,关键时了解自身能力、学科知识积累程度及各科规划复习。高效率复习才是关键!

陷阱二、考研辅导班上的越多,考研成功几率越大

一般来说,报考研辅导班肯定是有用的,但是同学们要正确认识考研辅导班的作用。通过老师的点拨,能让你准确的抓住考试重点、难点,能学到各种应试技巧、答题技巧,能少走不少弯路。毕竟老师们在考研领域比我们经验要丰富很多。

但是需要提醒的是:考研辅导班强度很大,的确会占用一些时间去听课。比如:春季班、暑期班、冲刺班和考前点题班。另外,报班的开销也需要考虑在内。因此建议2019考研学子要结合自身经济、学习情况来定,选择一个让自己满意的辅导班!

网络课程的优点就在于:只要将课程缓存下来,你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去学习,不用去占座,不用去挤教室,能省去很多宝贵的时间。

陷阱三、报考专业盲目跟风,啥热门选啥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选择你喜欢的专业,那么学习起来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很多同学们会说:如果自己喜欢的专业时冷门的,而冷门专业研究生不好就业,毕竟考研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就业。但是现实中,真的有很多人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的志向并不在此,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而那时在改行要面临的困难更多。因此,在报考专业前一定要对自己、对专业、对未来有个全面深入的了解。

当然,每个人的想法不同,但不管怎样,都是为了考研成功。希望2019考研新手在踏入考研路途上多思考,最终赢得2019考研的胜利!

  如何选择合适的院校和专业

一、专业范围选择

(一)考研可选择的“本专业”

例:某考生本科就读专业为“金融学”,该专业属于“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该一级学科下有“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10个专业。对于该考生而言,这10个专业均为考研可选择的“本专业”。

(二)考研可选择的“相近专业”

例:某考生本科就读专业为“金融学”,该专业属于“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与该一级学科平行的一级学科为“理论经济学”,“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之下有“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6个专业。对于该考生而言,这6个专业均为考研可选择的.“相近专业”。

(三)考研可选择的“跨专业”

不属于本科就读专业所属学科门类的学术型硕士和专业硕士,则为考研可选择的“跨专业”。

二、硕士类型选择

(一)类型说明

中国提供两种类型的硕士学位供考生进行选择:学术型硕士和专业硕士。

学术型硕士按学科设立,其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专业硕士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两种硕士类型均为全国统一考试、全日制培养并发放双证。

(二)应试难度说明

1、绝对难度:从初试科目、试卷难度、分数要求三方面进行比较,一般而言专业硕士的绝对难度要低于学术型硕士。

2、相对难度:从报名绝对人数、报名录取比例、实际录取分数线、复试差额录取比例四方面进行比较,一般而言专业硕士的相对难度要低于学术型硕士。

三、意向专业选择

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前面两个步骤,确定自己想考的专业,确定是否跨专业考试。

四、意向地区选择

(一)就业原则

未来打算在哪儿就业,就选择在哪个城市读研。

这是读研选择地区的第一原则。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学校较多,同理每年的各学历层次的应届毕业生较多,工作竞争相对激烈。例如,如果在北京读完研究生后,考生将回到家乡所在省的省会就业,则选择在本省省会读研为更好的选择,既利于人脉积累,也便于利用好地缘优势。

(二)安家原则

未来打算在哪儿买房子、组建家庭,就选择在哪个城市读研。

这是读研选择地区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未来每位研友都需要组建自己的家庭并照顾父母。在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买房压力大,如北京屋价动辄2-4万元每平,成家安定下来相对非常困难;而其他的省会城市或中小城市相对轻松。例如,如果家庭经济状况不是特别富裕,原则上不建议选择北京、上海、广州、杭州作为安家的城市。

(三)经济原则

相比较而言,在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读研需要承担更大的经济压力,固比其他省会城市对于家庭经济状况的要求更高。例如,在北京、上海读研的学费、生活费、其他开销,将远远大于在武汉、成都等其他城市。

(四)一区、二区选择

按照地域原则,教育部将不同的省份划分为一区、二区,每年的考研复试分数线也分为一区线和二区线。相比较而言,每年国家二区总分线比国家一区总分线要低10分,单科分数线也更低。随着考研人数的逐年递增和招生的结构性转变,考研的总分线也是年年居高不下,让很多学生与成功失之交臂。有鉴于二区省份对于总分线和单科线的要求更低,更加适合不愿意承担考研风险、基础较弱的考生选择。


标签: 考研 备考 倦怠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xuezhezhai.com/fw/xiaoyuan/p2n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