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者斋 >

范文 >校园 >

《青山不墨》观后感范文(通用7篇)

《青山不墨》观后感范文(通用7篇)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青山不墨》观后感范文(通用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青山不墨》观后感范文(通用7篇)

《青山不墨》观后感1

《青山不墨》以精湛的艺术手法营造气氛、雕刻人物性格、描绘生活细节、制造矛盾冲突。所有艺术手段的运用前提都是突出现场感,强调照相机般的真实。使电视剧具有一种“穿越气质”,带领观众亲身体验极寒天气冰封山林的伐木大会战。随着画面不断闪过,一个个特定时空,带入感极强,其爬冰卧雪寒风刺骨感同身受。

每一部电视剧都会呈现独特的环境基调,从而为作品铺设一条叙事渠道,让故事垒架而起,凝重的青铜底色就是《青山不墨》严肃庄重的色调。在这种底色上,生动的人物形象,让一切都活色生香起来。为土味十足大刀阔斧地雕刻提供基质。

《青山不墨》之所以能够吸引观众,很大程度上需要契合观众的心理期待。而高水平的矛盾冲突设计,往往会把戏剧推向高潮迭起,引发收视效果。矛盾冲突的设计也即埋伏着很多包袱,从而使故事情节步步深化,形成内在张力。《青山不墨》的矛盾主要来源于上级不断压担子提高产量,而生产工具落后、粮食短缺。面对五万立方、十二万立方等任务加码,甚至“完不成任务提头来见”的紧张局势,增产就等于上战场,勇者上、逃者下。马永祥接替王福民担任一大队长,表面上是王福民闹情绪不上班,实际上是逼马永祥大胆拿自己开刀树立权威的手段。当上级准备树王福民为负面典型时,这个谜底才由郑毅揭开,而此时,观众才猛然醒悟,被情节深深地感动,满足观众不希望两兄弟闹翻的心理期待。

《青山不墨》观后感2

今年,央视电视台精彩影视剧频出,继《人世间》后,一部反映我们伊春儿女为建设老林区发展,70年来拼尽全力,战风斗雪,最终完成林业改革大计的鸿篇巨制---《青山不墨》于央视一套4月6日20:00隆重开播。该剧是根据马永顺、张子良、孙海军等林区英雄的真实事迹改编,艺术再现了伊春林业创业、改革、转型发展的三部曲,彰显了伊春林业人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光辉历程。

作为一名深耕基层多年、主抓全乡宣传工作的党员干部,我在这部让人热血沸腾、提振精神的影视神剧中,更加明晰地看到了自身的使命任务和努力方向,同时对剧中马永祥、郑毅、魏建中等林区英雄充满了深深的崇拜和敬意,亦对新时期做好青山乡内外宣传工作产生了更为宽广、更为新颖的工作思路。

《青山不墨》的名字取自林则徐的两句诗--“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意思是“青山虽然不曾着墨,但确实是一幅留存千秋的美丽画卷。碧水虽然没有琴弦,但却亘古至今,奏出悠扬动听的琴声。”单是该剧唯美的古典文化意境,就渗透出一股浓浓的文艺美感,让人望名生意,吸人眼球。

该剧的参演阵容,更是无比强大:王洛勇、李幼斌两位老戏骨的加入赋予了此剧大碗喝酒、大声喊话的粗犷兼具热烈的灵魂,颜丹晨、于洋、史光辉、储智博、高强、郝岩等实力派演员的助演使整个剧情跌宕起伏、风趣幽默,再加上精彩的剧本、真实的道具、道地的服装、极具东北大碴子味儿的幽默旁白,原汁原味儿刻画出了70年前伊春三代林业人的生产和生活状况,该剧一经播出,立即引发群众共鸣,成为2022年一道乡情浓郁、味道独特的精神盛宴。

筚路蓝缕戮力同心,苍山碧海丹心向党。

该片以正叙为主要写法,用平实有力、娓娓道来的旁白将人们带入那个物质匮乏却满蕴真诚的年代。随着镜头的拉近,在寒冬腊月、刮着冒烟大雪的车站,众人头戴棉帽,身着旧袄一起挤上火车,在森林小火车轰隆隆的声音里,一起奔赴伐木地。一下车,北风冷硬,呼呼地直接倒灌到人的棉袄里--“手像鸡爪子似的张不开了”,“都冻成铁疙瘩了”。下一帧镜头来到火热的劳动场景,一群汉子喊着口号,挥舞着大长锯,一棵巨大的参天大树哗啦倒下,雪花飘洒,木料落地。紧接着,是第二棵、第三棵的放倒......为了完成上面安排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务--50000立方的伐木任务,为了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为了祖国建设的需要,这群伐木工人正在冰天雪地的原始大森林里加班加点、不眠不休地砍伐木头。通过这些画面,我们看到那个时代的人身上所散发出来的朝气、志气以及东北汉子的硬气。他们是我们共和国第一代林业工人,在生存、作业环境极其恶劣,技术、设备十分落后、而生产任务一再加码的情况下,克服困难,创新突破,创造了“安全伐木法”和“四季锉锯法”,用青春、热血甚至是生命书写了一部恢弘壮丽的不朽诗篇,创造了伊春林业开发建设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伴随着一声声粗犷豪迈的喊山号子,数以亿计的优质木材源源不断地从伊春运往祖国各地,对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巨大贡献,挺起了共和国建设的脊梁。

背水一战迎难而上,峥嵘岁月担当有我。

随着剧情的深入推进,我们了解到,自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伊春就陷入了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两危”境地,成为全国资源消耗最快、贫困程度最深的重点国有林区。面对资源过度消耗、超采盗采严重现象,资源之危、生存之艰、生活之困激发所有林区人民,誓死守护小兴安岭这片珍贵的热土!经过审慎思考和重新定位,林区儿女决定以壮士断腕、背水一战的勇气封山育林、开启天保工程,“还大山以绿色,还林区以富饶”。也就是从这个时期,伊春的森林资源得以休养生息,林区也开始了缓危解困、分散突围的艰难探索。剧中人物围绕砍伐还是造林进行了一系列思想斗争和唇枪舌战,通过人物间的对话和行动,笑中有泪、泪中带笑地还原了林业改革前进道路上,人们洒下的无数汗水和泪水,最终换来了林区生产方式由资源消耗型向生态主导型的重大转变,体现了峥嵘岁月中,林业几代人敢于突破、勇于担当的守正创新精神。

赓续绵延彪炳千秋,葳蕤蓬勃履践致远。

热血热气、热酒热炕、热情热烈、热泪热汗,屏幕满溢老林业人战天斗地、战风斗雪的英雄气概。随着剧中“砍”树人变成了“看”树人,最原始的伐木方式到机械化木材生产,滥砍滥伐到护林育林,随着人们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的转变,人与自然二者关系的深刻解读,林区人民开启了像保护生命一样誓死守护自己的绿色家园,像爱护眼睛一样小心呵护这片林海松涛的护林新征程。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牢记伊春底色,坚守“根”、“魂”。把植树造林作为林业人驰而不息、久久为公的长期事业来抓,在生态发展和绿色永续的百年大计上坚持赓续传承,笃行不怠,在战风斗雪、勇毅奋斗的改革进程中坚守初心和使命,为老林区森林永续发展打下彪炳千秋的深厚根基,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好家园,让林业精神永葆长青、生态环境行稳致远是所有林业人共同的守望和祈盼。

生态永续追青逐绿,青山不墨绿水无弦。

70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70年栉风沐雨、筚路蓝缕,如今的小兴安岭-伊春正焕发着一碧万顷的勃勃生机,展现着臻于至善的生态文明理念。正因有一代又一代的林业人前赴后继、踔厉奋发,这浩瀚的林海,才一步步变绿、变好;正是老一代林业人坚韧、努力、担当、奉献的林业精神,国家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才能葳蕤蓬勃。紧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时代主题,弘扬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的共生文化。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伊春人,我们注定与家乡的青山绿水血脉相连,命运相依。作为家乡人,我们的使命注定要踩着前人的脚印,保护我们的森林,续写绿色的篇章。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听党指挥,服从组织,服务人民,做好本职工作,纵情挥洒自身能量完成作为人民公仆的使命任务,尽力谱写和描画富裕美丽幸福新青山的美好蓝图,我们的共同愿景是看那追青逐绿生态永续的绵延画卷,听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乐章,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青山不墨》观后感3

近日,防灾减灾科全体干部收看了央视一套黄金时段热播的主旋律电视剧《青山不墨》以主体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赢得广泛口碑,收视率攀升。这部年代大剧,以催人奋进的艺术感召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踏上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的中国人,奉献了展示中国力量讲述中国故事的精神大餐。宏大主题叙事、重大历史转折、红色基因传承,彰显了百年采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坚定信念。《青山不墨》坚守人民立场书写人民史诗,以人民的力量筑起生态文明屏障,护佑子孙万代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以重大历史转折为节点深化生态文明主题

《青山不墨》作为主旋律电视剧亮点非常多,但生态文明主题格外引人注目。20世纪末,党中央国务院旨在通过人工造林和自然恢复的途径,改造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实施了“天保工程”战略。从而将大小兴安岭纳入可持续发展体系,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拉开大幕。《青山不望》主题叙事并非聚焦这一时间节点,而是追溯历史,定位在中国社会迎来翻天覆地重大转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全力以赴建设社会主义新家园。以建国初期开发建设为时间节点。深化生态文明主题,歌颂生态文明先驱,正是《青山不墨》对主旋律电视剧的贡献。

以追求写真的艺术手法携刻中国精神的的时代丰碑

《青山不磨》作为主旋律电视剧,以精湛的艺术手法营造气氛、雕刻人物性格、描绘生活细节、制造矛盾冲突。所有艺术手段的运用其前提都是突出现场感,强调照相机般的真实。使电视剧具有一种“穿越气质”,带领观众亲身体验了极寒天气冰封山林的伐木大会战。随着画面不断闪过,一个个特定时空,带入感极强,其爬冰卧雪寒风刺骨感同身受。

以现实主义创作自觉传承英雄文化基因

黑龙江是盛产英雄传奇的地方,是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诞生地。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开发建设时期,每个历史阶段都会诞生一大批文艺作品,歌颂这块土地上发生的无数催人奋进的英雄故事。

优秀的文艺作品是时代的精神给养,时代呼唤励志之作。《青山不墨》以现实主义创作自觉,传承了这块土地世代吟诵的英雄文化基因。作为一种优秀的精神资源,《青山不墨》在新时代引导我们回望历史,敬仰英雄,凝聚起干事创业的信念,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加油鼓劲。

《青山不墨》观后感4

近日,央视一套播出的大型生态文明题材电视连续剧《青山不墨》,以当年“伊春林业”的全国劳动模范马永顺、张子良、孙海军等人为原型,讲述了林区三代人浴火涅槃的故事,嘉荫县纪委监委积极组织全体纪检监察干部收看剧集,感悟老一辈林区人艰苦奋斗的初心,激励全体干部以史为鉴,奋勇前行。前进林场党支部积极组织全场党员、干部、职工进行观看,撰写了观后感。

《青山不墨》演绎了林区三代人当年的卓越风姿,多方位的展现了自然保护区从砍树基本建设到育林管护、从开发资源到维护资源的历史背景,真正刻骨铭心地复原了自然保护区开发设计基本建设的历史时间,展现出伊春林业职工艰苦奋斗、自主创新、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实质。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以老一辈林区人为榜样,守护林区,奋勇前行。”观看后进一步激励我们坚定理想信念,发扬为国分忧的爱国精神、埋头苦干的创业精神、刻苦钻研的创新精神、不求名利的奉献精神,加强林业科学生产、科学管护,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投身到建设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中。前进林场的党员、领导干部、职工们纷纷表示,要深刻感悟老一辈林区建设者艰苦奋斗、勤劳忠诚的精神,以他们为榜样,在精神上勇于担当、积极进取,在工作中踏实肯干、吃苦耐劳,不断磨砺自身,增强业务本领,成为建设林区,守护绿水青山的忠诚力量。

《青山不墨》观后感5

观看电视剧《青山不墨》后,被强大的开剧场面所震撼,那熟悉的工作流程和震山一吼的“顺山倒”扑面而来,如一页页书在心头翻过,打开了尘封已久的记忆。

如此引人入胜的电视剧反馈我们的是什么?为什么组织我们去收看?让我们明白什么?带着多个问号去思考、去观看。老一辈林业人,为了祖国建设的需要,工作在茫茫林海,克服了恶劣的气候,战天斗地,体现了林业人大无畏的奉献精神,体现了林业人高度的政治觉悟、爱国情怀和崇高的思想与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

一片森林为了祖国建设需要而变成荒山,一片绿洲为祖国的发展而变成了一片荒地,老一辈林业人在奉献的同时欠了一片承诺!而我们就要接过这个承诺,封山育林、悉心培育、精准管护,由伐木人变成守护人,还青山一片碧绿,成前人一心承诺,共守共建青山绿水。

《青山不墨》观后感6

电视连续剧《青山不墨》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以来,我每天都坚持收看,现已连续看了8集,对该剧剧情有了大致的了。该剧人物中马永祥、郑毅、华青等为代表的林业英雄模范,是以伊春林业战线全国劳动模范马永顺、张子良、孙海军等英雄事迹为主要素材进行创作的。该剧再现了新中国成立至今林业工人扎根林区艰苦创业的感人故事,呈现了林业工人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的精神,诠释了林业工人历经开发建设、二次创业、转型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用热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段段可歌可泣,波澜壮阔的华美篇章。

早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伊春日报、林城晚报、伊春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经常报道马永顺、张子良、孙海军等林业战线英模的先进事迹,他们的名字已家喻户晓、留在那个年代每个人的脑海里。我时常在新闻媒体中关注到他们的感人事迹,对从心里对他们毅然决然扎根林区,深深地根植在这片黑土地上,无怨无悔地奉献了毕生经历的高尚品质、大爱情怀、无私奉献精神而产生由衷敬意。马永顺在伊春林区开发建设时期,为了多出木材支援国家建设,他结合木材采伐遇到的实际问题,发明了“安全伐木法”“四季锉锯法”“流水作业法”“降低伐根法”等,曾多次被评为黑龙江省、东北林区特等劳动模范和全国劳动模范,毛泽东亲自向他颁授了一枚金质奖章,他先后14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接见。在伊春林区开发建设时期的伐树能手,砍伐了36500棵树,离休后主动义务植树向大山“还债”,在晚年实现了向大山还“债”的夙愿。2000年2月,87岁的马永顺走了,把自己的生命融入了小兴安岭绿波翻涌的万顷林海。

育林功臣孙海军从东北林学院采运系毕业,被分配到双丰林业局茂林林场,成为一名采运机械技术员,一干就是几十年。孙海军采伐了10多年,共采伐60多万立方米木材,其中80%左右是红松。在油锯和拖拉机的轰鸣声中,他发现,一座座郁郁葱葱的青山很快就变成了“秃山”。大森林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是上苍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是咱林区人的命根子!大山里的树木生长期很长,尤其是珍贵树种—一红松,需要生长百余年才予我们的宝贵财富,是咱林区人的命根子!大山里的`树木生长期很长,尤其是珍贵树种—一红松,需要生长百余年才能成才。正因为他有了这样清醒的认识,才有了在之后的20多年里,带领职工在福民经营所造林11万亩,存活200万株的壮举。他对大山大森林不仅有朴素的感情,更有尊重科学的精神。他不断探索营林规律,带领职工营造的11万亩人工林,成活率达到96%以上,成幼林抚育合格率达到97%以上,采伐迹地更新率达到100%,创造了高寒地区育林的奇迹。有人为他算了一笔账:他植的树如果以两米远的株距单行排列,可绕地球一周。电视剧中的一幅幅画面让我想到了在我学生年代读过的一篇课文——《松树的风格》。松树不择地势环境,不择土壤的贫瘠,不畏严寒酷热,随处茁壮地生长起来!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它只是一味地无忧无虑地生长,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这不就是林业工人扎根林区艰苦创业,不畏严寒酷暑,有着坚韧顽强性格、奋发向上乐观精神的折射和真实写照林业工人这种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就是红松品格的体现!他们犹如一棵棵凌霜傲雪、超然挺拔的红松,不畏严寒,坚韧刚毅,巍然屹立,展示出一种蓬勃向上的进取精神、一种威武不屈的铮铮铁骨、一种永不低头的坚强性格、一种顽强的生命力和大无畏气概、一种具有高贵品质的内涵质地和恢弘恣肆的道德属性,犹如一根根擎天大柱,在风雪中伫立,擎起林区开发建设转型发展的历史重担,浸染了青山不墨的千秋画卷!吗!是无法估量。林业工人这种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就是红松品格的体现!他们犹如一棵棵凌霜傲雪、超然挺拔的红松,不畏严寒,坚韧刚毅,巍然屹立,展示出一种蓬勃向上的进取精神、一种威武不屈的铮铮铁骨、一种永不低头的坚强性格、一种顽强的生命力和大无畏气概、一种具有高贵品质的内涵质地和恢弘恣肆的道德属性,犹如一根根擎天大柱,在风雪中伫立,擎起林区开发建设转型发展的历史重担,浸染了青山不墨的千秋画卷!

《青山不墨》观后感7

近段时间,我正在收看央视一套热播的《青山不墨》。

《青山不墨》一部反映新中国林业建设的电视剧,由王洛勇、李幼斌、颜丹晨等主演,它形象地反映了新中国建设初期,林业工人为建设林场,建设新中国付出的艰辛努力。

《青山不墨》对场景的真实性,对细节的真实性要求很高。特色非常明显,环境真实,人物面临的困难重重。

开篇一阵暴风雪就扑来。一批新来的工人到达火车站。这批工人来自山东,这么大的风雪也让这批工人不是很适应。道路结冰,走路都会跌跤。煎饼冻脆了,掉在地上都碎了。一个晚上,雪就把房门堵住了。

细节上,人们讲话嘴里呼出白气,眉毛挂着冰渣,房屋屋檐挂着冰帘,剧中不仅有熊瞎子在出没,更有老虎在出没,还有狼也在出没。在这样的环境下伐木,工人的劳动强度有多大,可想而知。

其实这些内容起初并不能吸引我,直到我看到第一作业大队队长王胡子面对困难(粮食不够,工作条件艰苦,任务重,伐木人手不够,人心不齐,锯子作为基本的原始的伐木工具都不够用。)觉得任务不可能完成,就不愿接受任务,结果被书记撤了职。王胡子干脆自己给自己放假,不上班。队中的几个工人不服从新队长马永祥的指挥,甚至有人说他顶替大哥王胡子的职位,这是“猪八戒啃猪蹄”。我很担心也很好奇,马永祥能翻过王胡子(马永祥的结拜兄弟)这座大山,建立起自己的威望吗?我迫不及待想第二天接着往下看。

剧情出乎我的意料,他俩怎么和好如初的,我反复看了好几遍,想弄清原因。原来,王胡子非常诚实,认为任务指标不可能完成,他做不了队长,书记撤他的职他不闹情绪。结拜兄弟,一起从日本鬼子的枪口下逃出来的马永祥当队长后,王胡子不在背后说风凉话,而是故意闹情绪不上班,逼马永祥大胆拿自己开刀树立权威,助马永祥建立威望。

马永祥是无私奉献的新中国第一代林业工人,对国家有着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们这些林业工人在国家建设需要木材的时候,拼尽全力支援国家建设。在没有机械工具缺少粮食的困难情况下,马永祥通过琢磨改进工具,提高效率来完成任务。他发明四季锉锯法、流水作业法、安全伐木法,用一线工人的智慧提高产量。又在高产稳产的同时树立起植树造林思想,实现了越采越多永续利用的生态循环。

剧中,林业工人马永祥勇于突破、大胆改革,“计件工资”、“营林承包”击碎落后体制,带领林区闯出一条新路。在林区绿色转型时期他带领家人种树,成立护林队与滥砍盗伐、毁林卖林的犯罪分子斗争。其事迹和精神感动联合国,终获联合国绿色环保奖。

观看《青山不墨》时,我对剧中人物马永祥佩服至极。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他都不抱怨,不畏惧,而是用自己的智慧,大胆创新,以国家利益为重,替林业工人着想。他既给工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提高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又完成了国家下达的砍伐任务。他无愧于全国劳模的称号,他的心系林业、勇于突破的精神深深震撼着我。

由此我想到了班级管理。班里总有几个调皮捣蛋,自律性差,整天惹是生非,让任课老师头疼的孩子。这些孩子,我也是绞尽脑汁,想尽各种各样的办法,希望他能有所改变。比如,小付同学,不会吹笛,我亲自教他;纪律不好,给他管理别人的机会,想借此约束他自己;学习不好,肯定他其他方面的长处,给予其信心;作业方面,可以给他灵活,只要他能掌握所学知识;不放过他的任何一点进步和优点,发现就全班表扬;经常和家长沟通,家长态度很好,但效果基本没有。自己做了很多努力,感觉效果不大,尽管和他交流,他态度不错,只是没达到自己期望的效果,心里有点失落。这些孩子,就是班级管理中摆在我面前的困难。如何解决这些困难,仍然需要我的耐心,我的智慧。

总之,我遇到的困难,和马永祥的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我要向马永祥学习,敢于直面困难,多向名师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勇于突破自我,敢于创新工作。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xuezhezhai.com/fw/xiaoyuan/k21we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