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者斋 >

范文 >校园 >

我的母亲公开课教学设计(通用8篇)

我的母亲公开课教学设计(通用8篇)

我的母亲是著名学者胡适自传──《四十自述》中的一个章节。作者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成长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向我们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亲”形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我的母亲公开课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的母亲公开课教学设计(通用8篇)

我的母亲公开课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情况,记重点字词。

2.感知文章内容,体会母亲的品性及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

3.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4.通过对作者母亲形象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体会母亲的品性及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

教学设想

本文是胡适先生对母亲的回忆,文章展现了一位伟大的母亲形象。本课时主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体会母亲的品性及对作者为人处世的影响,把握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之情,通过质疑解疑解决文中“为什么要写前三段”等难点问题。最后在拓展延伸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母亲,并让学生联想到自己的母亲,激发起他们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境,调节学生情绪,激发学习兴趣)

1.课件展示体现母爱亲情的画面,并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共鸣后,请学生用一句话概述对母亲或母爱的认识。

2.师:当我们拥有第一声啼哭时,我们就拥有了世上最伟大、最真挚的情感──母爱。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曾用笔抒写过对母亲的热爱之情,著名学者胡适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他的《我的母亲》一文,去了解一下这位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作者对母亲有怎样的感情。

二、检查预习(课件展示重点字词)

文绉绉 穈先生 掷铜钱 庶祖母 翳病 舔去 侮辱

生齐读后,合作听记,并用“文绉绉”“侮辱”造句。

三、了解作者(课件展示胡适形象及个人主要情况,并给学生推荐《胡适自传》)

生自由读,了解胡适相关情况。

四、探索新知

㈠整体感知

师生合作朗读文章(播放歌曲《母亲》),生思考问题: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课件展示母子亲情的画面并出示问题)

师生读文后,生回答明确:文章是作者中年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

㈡合作探究

师:这篇文章作者主要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这是几件什么样的事?这几件事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性?请速度文章回答下列问题。(课件出示问题)

1.文章围绕母亲写了哪几件事?这几件事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性?由此,你认为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本文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怎样的感情?

读文后,生分组讨论交流,推举代表回答,师生共同明确:

1.共写了以下几件事:

(1)唤我起床,催我上学──谆谆教诲,严格督促。

(2)母亲从不在外人面前打我、骂我──保护孩子自尊心,教子有方。

(3)我说轻薄话,手重重责罚──教之严。

(4)新年之际,大哥的债主讨债,母亲从不迁怒别人──宽容、温和、仁慈。

(5)忍受两个嫂子给她的气,不可再忍时,便以痛哭解心中之苦──宽容忍让。

(6)受“辱”后,非常生气,讨回公道──有刚气。

由此可看出母亲是一个教子有方,对子严格,宽容忍让,仁慈温和,有刚气的人。

2.作者对母亲怀有敬爱和怀念之情。

㈢质疑、解疑(生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解疑)

师根据生提问情况适当补充,课件出示下列主要问题:

1.母亲的为人处世对作者有哪些影响?

2.课文前三段看似与写“母亲”无关,为什么还要写?

3.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的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生结组讨论后,师生共同明确答案。

1.我学到了母亲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优秀品质。

2.文章前三段写作者的性格特征和童年生活,既写了同年生活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了环境与教育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所起的奠基作用,前三段不仅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相呼应。

3.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是为了体现母亲平时的待人接物以及这些对我的影响。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这不仅写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五、拓展延伸(课件出示问题)

1.母亲教育儿子是非常严格的,你是怎样看待母亲的教育方法的?

2.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你在哪些方面深受自己母亲的影响?回忆一下,与同学们交流。

生思考后,互相交流。

六、总结

同学们,母爱犹如一泓清泉,让我们的心灵永不受污;母爱犹如一缕阳光,让我们的心灵永远温暖。热爱我们的母亲吧!让我们用歌曲《懂你》来表达我们的这份心意。(播放歌曲《懂你》)

七、推荐阅读

老舍《我的母亲》,邹韬奋《我的母亲》,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板书

我的母亲公开课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品味饱含感情,讲究分寸的语言。

2.理解母亲,体会真挚的母爱,完成本单元写作实践。

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语言

2.写作

教学设想

《我的母亲》一文语言质朴感人,讲究分寸,学习本文应让学生把握语言特点,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真情。另外,根据学生写作文没有真情实感,不会捕捉素材这一点,让学生体会本文的选材特点,从而知道写文章贵在流露真情,贵在选取生活中的感人事件。同时,让学生回忆自己与母亲之间的感人事件,唤起他们对母亲的理解与热爱之情,完成本单元写作实践。

课前准备

1.划出文中饱含感情的语句并体会。

2.搜集、查询歌颂母亲(包括动物世界)的诗歌、名言、故事、文章、歌曲等。

教学过程

一、师揭示主题

同学们,胡适的母亲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的母亲形象,她们把全部的爱和希望倾注在孩子身上,日夜劳碌,为家人做无尽的奉献。如今,我们的母亲不再仅仅是一个家庭妇女,她们也踏上了社会的舞台,她们不仅要照顾孩子,照顾家庭,还要工作,作为儿女,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这堂课我们就为母亲献上一首心中的歌。

师板书:

我的母亲

──献给母亲的歌

二、教学过程

㈠自主合作探究

师:本文的语言具有怎样的特点?请从文中找出具体语句进行分析。(生速读文章,找出语句独立分析或结组讨论,明确本文语言质朴、真切,讲究分寸的特点)

例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母亲爱子之深,平时的语言中含着我对母亲的感激。

“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可以看出作者是掏出心灵来写母亲,如实道来,真诚倾吐,流露出对母亲的疼爱之情。

“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几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之大。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事实上,作者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性格品德是有口皆碑的。“如果”只是一种假设,而不是已经具备了这种美德,表现了作者的谦虚的品格。

师:文章的选材具有怎样的特点?(生讨论后明确:选取生活中平凡的小事)

㈡写作链接

1.师:《我的母亲》一文,作者通过回忆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之情。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母亲给我们的关心是最多的,你和母亲之间有哪些令你难忘的亲情故事呢?请说一说。(生思考后,互相交流)

2.在学生回忆亲情故事的基础上,提问学生几个问题:

(1)你过生日吗?你的母亲过生日吗?你知道母亲的生日吗?

(2)你知道母亲的心愿吗?你做过令母亲欣慰的事吗?

(3)你知道母亲喜欢什么吗?

(4)你给母亲使过脸色、顶过嘴吗?

以上问题会让不理解、不体贴父母的学生感到惭愧,教师趁热打铁,让学生表达一下他们对母亲的感谢之情。

3.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爱。(班内选出一名主持人)

(1)主持人开场白。

(2)生展示歌颂母亲的歌曲、诗歌、文章、故事、名言等。

4.学生写作

师:同学们,让我们用笔记录下我们和母亲在一起的感人瞬间。可以为母亲做传记;也可以给母亲写一封信;还可以写关于母亲的任何文章。

三、总结

同学们,每一天我们都沐浴在母爱的阳光下,每一刻母亲的心都牵挂着我们,让我们由衷地热爱母亲,感谢母亲吧!

我的母亲公开课教学设计 篇3

一、设计思想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对学生人文思想的培养。”在这种新理念的指导下,高一必修2第一单元“体验情感”的教学重点就放在培养学生的人文思想方面。在生活中许多学生对父母的关心爱护已习以为常,甚至麻木不仁。在设计中结合老舍的《我的母亲》,让学生从作者对母亲的回忆和怀念中,联系自身实际,进一步感悟亲情、体验亲情,并作真情告白,从而从真正意义上懂得如何去尊敬父母,孝敬父母。

二、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充分展现听说读写四大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交流学习,与同学分享自己收集和阅读的成果。

2、表达训练,感悟亲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自我反省的意识,让学生体会亲情的伟大,进而能在日常生活中尽孝。

三、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的设计,引领学生走进亲情的世界。

四、教学难点

把活动与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五、教学实施

(一)导入

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创设氛围。

师:老舍的母亲给予他的是生命的教育,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的父母都会以他们特有的方式爱护我们、关心我们。这节课就让我们来进一步感悟亲情、体悟亲情。

(二)交流分享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所收集到的有关亲情的资料。(学生做成多媒体课件)

老师这里也有一段震撼人心的有关亲情的文字,和大家一起阅读分享,大家谈一谈阅读体会。

一天半夜,一场特大的泥石流吞没了熟睡的小山村。天亮时分,救援人员赶到,小山村已夷为平地,突然,有人惊呼:“下面有声音!”大伙儿跑来一看,一间埋在泥石流下的小木屋,仅剩下一角屋顶。救援人员刨开泥土,掀开屋顶,只见屋里全被泥沙填满,唯独屋梁下还有小小的一点空间,一个赤裸裸的小女孩一动不动地蜷缩着,看样子还不到两岁。救援人员赶紧将她抱出来,她却死活不肯离开,指着小屋哭出了声:“妈——”顺着小女孩手指看去,在他蜷缩过的泥沙处,隐隐约约露出一双泥手,10个手指。有人呼叫:“下面还有人!”顿时,救援人员以那双手为中心,沿着四周小心翼翼的往下刨。不一会儿,眼前出现了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一个半身赤裸的女人,个子很矮,全身呈站立姿势,双臂高高举过头顶,像一尊举重运动员的雕塑。

这女人竟是一个盲人!她被挖出来时已经僵硬了。小女孩仍不肯走,指着刨除的泥坑,又喊出一声:“爹——”天哪,难道下面还有人?大伙儿立刻继续往下刨,就在女人脚下,又刨出一个半身赤裸的男人,他昂然屹立,身子直挺,双肩高高耸起,这男人也是一个盲人!

原来,矮女人正是站在男人的双肩上,双手高高举着小女孩。

师:同学们,我们从别人身上体会到亲情,现在我们是不是可以从自身,从我们的家中感悟亲情呢?

家是避风的港湾,家是妈妈温暖的双手,是爸爸宽阔的肩膀。家里有父母之爱,手足之情,有那浓浓的亲情。让我们敞开心扉,表达心中的爱吧。(想一想你们的父母为你们所做的一切。)

(三)真情告白

1、以“心中有爱要表达”为题,畅谈对父母的爱,或谈父母(或亲人)对自己的影响。

2、或者以歌声来表达自己心中的爱。

(四)小结

同学们:世界上感情有多种,但真正说不尽、道不完的是伴随我们一辈子的亲情,我们要好好珍惜啊!

(五)布置作业

元旦就快到了,请每个同学亲手为自己的父母制作一张贺卡,写上你最诚挚的祝福,以表达你对父母的谢意和敬意。

(六)全班朗诵小诗《感悟深情》结束这节课

《感悟深情》

世间的爱千万种,

唯有父母之爱最无私。

时间的长河可以带走一切,

但带不走父母的爱。

她已深入我们的骨髓,

融入我们的血液。

这爱留在我们的心中,

时刻温暖我们的生命历程。

我的母亲公开课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品味作者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2、体会母爱的平凡与伟大,学会感恩父母,进而理解“生命的教育”的含义。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朴实而又充满感情的语言,把握母亲的伟大形象。

教学难点

理解什么是“生命的教育”,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一)背景渲染

1、播放事先编辑好的关于母爱的图片、视频等,谈谈看后的感受。

2、朗读关于母亲/母爱的名人名言: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米尔)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

儿行千里母担忧。(褚人获)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3、许多作家都写过关于母亲的文章,胡适、丰子恺、老舍写过同名文章《我的母亲》,冰心写有《母亲》等,鼓励课后阅读。

(二)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老舍的一生,总是在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发表了大量影响后人的文学作品,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龙须沟》等。

老舍,巴金称他为“中国知识分子最好的典型”,曹禺说他是“中国当代的人杰”,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老舍善于描述普通人的生活经历,下面我们学习老舍的文章《我的母亲》。

二、品读探究

(一)粗读课文,理清层次

1、浏览全文,说说老舍笔下的母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提示:作者用真情去描述自己的母亲,这位传统的中国母亲,勤劳、质朴、洁净、善良、刚毅,她热情好客而且乐于助人不怕吃亏,她处事有度软中有硬,她感情深沉真挚。母亲热爱劳动,勤劳能干,不怕吃苦,体现了中华民族劳动妇女的传统美德。

2、文章层次

全文按时间顺序来写:

第1~2自然段:简介母亲的家庭背景。

第3~6自然段:母亲出生、出嫁、生“我”。

第7~10自然段:母亲勤俭、朴实、热情好客。

第11~12自然段:母亲“最会吃亏”,却“并不软弱”。

第13~14自然段:写母亲的舐犊之情。

第15~16自然段:写“我”对母亲的思念。

第17自然段:写“我”对母亲的感激——母亲“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文章。

(二)精读课文,理解主题

1、读第12自然段,说说母亲的坚强个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

(1)联军入城搜刮时母亲镇定自若地保护儿女。

(2)北平无数次的变乱中,母亲不慌不哭,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

(3)竭力筹划一家人的饮食。

2、精读第13自然段,说说具体从哪几件事来表现母爱的伟大、无私。

提示:

(1)母亲筹备“巨款”,送“我”上学

在家境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我”偷偷地考入师范学校,母亲知道后不但不怪“我”,还想方设法筹齐了“保证金”,“含泪把我送出门去”。这里作者没有对母亲作具体的描写,而是把镜头对准了焦点“作了半个月难”的保证金上,这种间接描写的手法,让人感悟到“巨款”饱含了母亲对儿子的挚爱与厚望。

(2)母亲送三姐出嫁

三姐结婚,如同割去母亲的右手。文章将母亲的爱女之情凝聚在一个细节中:“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这一特写镜头的背后,我们看到一位母亲对爱女的炽热之心。

(3)除夕之夜母亲送“我”返校

这里作者重点写母亲的神态和语言。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只一个“笑”字,就将母亲见到儿子的那种喜出望外的心态和抑制不住的激动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当听说“我”还要回校时,她先是“愣住了”,然后是半天才“叹出一口气来”。这一“愣”一“叹”里包含了丰富的心理活动,描写细腻,令人感动。临走时,母亲递给“我”一些花生,说了声“去吧,小子!”这句话听起来极普通,却别有深情,母亲永远是宽容、豁达、隐忍的,令人潸然泪下。

3、综览全文,说说课文围绕母亲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情,从这些事中可以看出母亲的哪些性格?

提示:

(1)母亲出嫁早,在父亲去世后独自抚养四个五个子女,为了生计,终日劳作,没有停歇,即便这样,也把庭院收拾得干干净净,还养了一些花,从这些事中可以看出母亲勤劳、朴实、洁净。

(2)母亲待客殷勤,热情备至,表现出她热情好客不怕吃亏的品性。

(3)母亲能容忍姑母的.坏脾气,能忙前忙后给乡亲们帮忙,反映了她宽容豁达、乐于助人的美德。

(4)母亲在战乱时不慌不哭,保护儿女,谋虑生计,让人感受到她柔韧、刚毅的一面。

(5)母亲毅然筹借“巨款”,送“我”去上学,她深明大义、通达宽和。

(6)母亲含泪送三姐出嫁,表现了她十指连心的痛楚,母爱是博大的。

(7)“我”成年后未按照母亲的要求结婚生子,且远离故土;抗战以后,又偏向西南,与母亲聚少离多,母亲除了独自思念与流泪外并无怨言,甚至去世前也没有让“我”担心,这表现了一个母亲宽广的胸怀和坚毅的性格。

(三)研读课文,体味情感

1、探讨母亲对老舍性格的影响,即理解母亲给了我什么样的“生命的教育”。

提示:从课文中的四个地方加以分析。

(1)第9自然段写道:“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2)第10自然段写道:“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么清苦,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3)第12自然段写道:“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但是,在作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4)第17自然段写道:“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例如:“我”从母亲那里得到了生活习惯及性格方面潜移默化式的教育,养成了爱劳动、爱清洁的习惯,形成了热情好客,不怕吃亏,处事平和,内心刚毅的性格。

2、阅读品味,揣摩语言

教师示例,有感情地阅读某个段落,品味语言,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

例:“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这一句中,“挣扎”、“咬”、“扶”、“看”一系列的动作隐含着母亲送女儿出嫁时依依不舍的内心活动。

3、小结评述

本文中,老舍多处采用白描的手法来描写母亲(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画法;白描也是文学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如“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这句话生动地写出了母亲的辛苦。

作者也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其内心世界。如一句简单的“去吧,小子!”表现出母亲怅然若失又宽和仁爱。

老舍用语浅显通俗,自然流畅,他写的都是大白话、大实话,但又意蕴丰厚,韵味无穷,像“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辛劳困苦。”“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这些句子都朴实无华,却总能动人心弦。

4、理解以下语句

(1)儿女的生命是不依顺着父母所设下的轨道一直前进的,所以老人总免不了伤心。

作者爱母亲,但在人生大事如婚姻、工作、事业等方面他有自己的主张和见解以及追求,有一些事老人们不可能完全理解的,因而他们伤心失望是必然而又让人无奈的,老舍为此觉得有些对不住母亲。

(2)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

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千百年来已根深蒂固,人再老,有父母在,便觉得自己还是个孩子,还可以撒撒娇,能停泊一下劳累的心,精神上找到慰藉。失去了慈母,就仿佛没有了根基,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讲的就是孝道,由此可见,老舍对母亲的依恋深切,怀念久远。

三、小结升华

老舍从母亲的平凡身世谈起,或白描或细勾,虽无跌宕起伏却也引人入胜。

作者按时间顺序及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的线索,形象地刻画了母亲传统而伟大的形象,展现了她的种种美德,字里行间蕴含老舍的崇敬和缅怀之情。

全文从平静的叙述起笔,感情愈来愈浓,情调愈来愈高,句势愈来愈急,直至文末捶胸顿足地呼喊:“心痛!心痛!”这份真情,令人动容。

四、布置作业

1、课内完成课后的【心灵感悟】。

2、课后完成本课练习册上的习题。

我的母亲公开课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揣摩语言,通过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来体会母爱,学会用截取法来表现人物。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式、研究式学习,整体感知课文,揣摩语言,体会母爱。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产生对妇女被旧社会压抑和埋没命运的深切同情,从而更加热爱新中国、热爱新生活。

【教学重点】

目标2、3

【教学难点】

目标1

【教学安排】

二课时

【课前准备】

1.查找资料,了解作者。

2.自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请思考:本文回忆了母亲的哪几件事?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

二、积累成语:

蹑手蹑脚 一饱眼福

娓娓动听 热泪盈眶

循循善诱 饮泣吞声

辗转反侧 万籁俱寂

三、教师通过范读,在语速、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方面作出示范,引导学生体会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配以《苏格兰摇篮曲》)

学生边听读,边思考:

本文回忆了母亲的哪几件事?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板书)

元宵夜的“巡阅”

涌流的眼泪

丰富的内心世界

劳碌的身影

四、布置作业:

收集自己母亲常说的饱含母爱的话语或一些最让你感动的关于母爱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 学生活动:

莫泊桑说:“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出现在我们怀念到母亲的时候。”请你讲一讲你熟悉的饱含母爱的话语和一个最让你感动的关于母爱的故事。

(学生自由发言,进行交流)

2. 多媒体播放满军的歌曲《懂你》,创设情境。

二、默读课文,整体把握内容:

1.通过这些故事,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请你试着填空)

读了,我看到了一位 的母亲。

请学生自由发言:

参考答案

读了母亲背“我”赏灯,我看到了一位无微不至地关爱孩子的母亲。

读了母亲讲故事的一节,我看到了一位情感丰富、才具被埋没的母亲。

读了“我”受罚的一节,我看到了一位既慈爱又识大体的母亲。

读了母亲熬夜做鞋的一节,我看到了一位勤劳能干的母亲。

2. 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怀念、赞美

3. 教师小结:

“我”的母亲是一个把全部的爱和希望都倾注在儿女身上,为家庭奉献了一生,有一定的文化和丰富的情感,才具被封建社会埋没的普通妇女。作者抒发了对母亲的怀念、赞美之情,也表达了对旧社会妇女的同情。

作者是怎样表达母子深情的呢?(导入下一环节)

三、研读赏析语言:

1. 学生活动:四个片段中,哪些话语、哪些细节让你动情?请在书上圈点批注。

2. 学生活动:学生找出有关语句,把自己对作品的解读、感悟与大家交流;并把自己对作品的感悟通过朗读展现出来。

3. 学生活动:议论的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常常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你能从本文中找出议论句吗?

4. 教师总结:

母亲的笑容,是世界上最和煦的春风;母亲的皱纹,是艰辛岁月里风霜雪雨的刻痕;母亲的汗水和眼泪,是世界上最名贵的珍珠;而母亲的画像,是勇敢和坚韧的象征。

母爱是最温馨的。古往今来,有无数文人墨客抒写了他们所感受到的温情似水的母爱。

四、写作训练:

1.这感人的一幕幕,充分表现了母爱的光辉,情真意切,感人至深。那么,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来表达这些情感?(学生讨论)

(1)截取人物最典型的经历来写。

(2)细腻而饱含真情的语言。

(3)穿插必要的议论。

2.假如让你来写《我的母亲》,你准备捕捉哪些闪光的瞬间?你打算采用哪些写人的手法?

3.学生列写作提纲,口述作文。

4.师生点评,对于能够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技巧并有所创新的学生,给予鼓励。

五、课外阅读推荐:

《感悟母爱——震撼心灵的118个真情故事》

六、布置作业:

每个人设计一张卡片,内容:最想母亲说的一句话。

我的母亲公开课教学设计 篇6

教材简析

《我的母亲》是八年级下册一单元第二课,本单元主要是叙事性作品,或追述一段难忘经历,或写伟人的一个侧面,整体而言侧重写人。本文通过回忆与母亲相处的一段经历,说明母亲对自己成长的影响,表达对母亲的怀念,敬爱之情。

设计理念:根据学生已有的理解水平,以人物题材通常的写作方式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由浅入深,深入理解文章的写作旨要。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识记重点字词,复述课文大意。

2.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

3.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能说出文章写了几件事来刻画母亲,归纳出母亲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品味具体语句中所包含的感情,感受质朴、真切的文风。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由诗歌《游子吟》导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爱是人类歌颂的永恒主题,能够享受母爱是幸福的。母亲也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位老师,她往往影响我们的一生。今天我们跟随胡适一起走近一位可亲可敬的母亲,再次感受母亲那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和优秀的品质。

2.走近作者,了解其母亲

胡适(1891.12.17—1962.2.24),汉族,安徽绩溪人。中国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其中,适与适之之名与字,乃取自当时盛行的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典故。1939年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一生获得35个博士学位。

胡适的母亲冯顺娣,是一位典型的封建制度下的贤妻良母,16岁那年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给大他28岁的胡传,婚后相夫教子,倒也享受了几年天伦之乐,不料天有不测风云,在她23岁时,便青年丧夫,不幸成为寡妇,加上家业衰落,经济困窘,亲人们相继死去,于是她将全部希望寄托在唯一的儿子胡适身上,含辛茹苦地熬过了痛苦而漫长的23年,与1918年离开人世。胡适在中年(40)时回顾自己的人生历程,因怀念敬爱的母亲而写下此文。

二、整体把握,感知内容:

1.检查生字词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广漠:形容地方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

侮辱:使对方的人格或者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轻薄:言语举动带有轻佻或者玩弄意味。

2.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3.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找出描述母亲的词语,并用课文当中的一句话概括母亲形象

慈母严父刚气宽恕

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2)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a.学习上的督促,叫我早起,“催”去上学;

b聆听教诲,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c.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d.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e.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概括地说,写了母亲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我的管教;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的人格侮辱。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慈母严父,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活。

通过具体的事例可以很好的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品格特征。

(3)作者对母亲怀有怎样的感情?

明确: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感激和敬爱之情。

三、深入探究

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理清文章脉络

1.课文标题是“我的母亲”可是文章前面三段提及母亲的词句并不多,其内容似乎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

文章前面三段写作者的性格特征和童年的生活,既写了童年生活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来环境与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的影响,所以为写母亲起了很好的奠基作用。由此我们可以列出文章的行文提纲

(1)介绍我的童年生活

(2)回忆我的母亲

(3)感谢母亲,总结全文

2.要求学生齐读课文第一部分,分组讨论:童年是美好的,作者的童年如何呢?

明确: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

文绉绉的

大人们鼓励我装成先生的样子

除了一次演文角儿,不曾享受过儿童游戏的快乐

喜欢看书

只学得了读书、写字;

反对我学吹笙、吹笛、不允许我画画

小结:枯燥无味、没有乐趣,不快乐,传统教育方式约束了我的发展。

(作者的童年生活是比较单调和枯燥的,那你的呢?让学生讲述自己童年的趣事)

3.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写自己童年的一些事情呢?

明确:这些段落写作者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一方面写出自己童年的爱好、快乐,另一方面也写出儿童好玩的天性;既写出童年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环境与教育对人性格形成所起的作用。总的来说,作者童年生活,除了看书之外,是贫乏的,是有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母亲给我的一点做人的训练和教诲,这不仅珍贵,让我永铭于心,而且与文末相呼应。另一个原因是,这篇文章选自《四十自述》,写母亲的同时也是写自己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一段经历,或者说,是把母亲作为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位恩师来写的,所以开头写了较多自己童年的经历。

4..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她与家人相处有哪些特殊的困难?

明确:在文中,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较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这看似游离“母亲是我的恩师”的主旨,其实不然。我们常说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这主要不是体现在母亲如何训导上,而是更多地体现在母亲平时怎样待人接物对自己的影响上。因此,可以说,写母亲如何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写她以身示范对我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也就是不仅写了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5.朗读最后一部分,母亲对我的影响是怎样的?作者想起母亲时,有着怎样的感情?

明确:学生讨论,好脾气、能宽容人、体谅人。感谢母亲。

6.请学生朗读课文最后一段。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请说说你自己哪些方面深受父母、师长或其他事物的影响?(仿句:如果......,如果.......,如果........,我都得感谢.......。)

四、小结

课文记叙了我小时侯九年里的生活,回忆了母亲对我的教育和母亲与家人的和睦相处,字里行间全是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文章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示了母亲对我的爱和母亲善良、宽容、有刚气的性格特征。文章语言朴实,自然而又蕴涵着真挚的感情,这一点我们在写作中应该好好借鉴,我们也应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用我们的真感情,用笔表达对父母、朋友的爱和感激。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2.拓展阅读老舍《我的母亲》、毕淑敏《妈妈,我答应您》。

板书设计:

我的母亲

胡适

慈母舔我的眼翳与家人相处宽容忍让

严父让我每日自省催我早上学说错话责罚

刚气不受人格上的侮辱

教学反思

学习这篇文章首先要求学生要熟悉文章,了解文章的感情基调。其次第一课应重在把握作者写作思路以及包含的情感,学习如何利用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引导学生抓关键事例,找关键词语来把握作者的写作旨要。

我的母亲公开课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一、能通过整体感知文本,概括关于母亲的典型情节

二、能通过赏析描写母亲的细节,归纳人物形象的特点

三、能通过品味文中动人的语言,感知母爱的伟大以及作者对母亲深沉的爱

教学重难点:

主要情节的概括人物形象的归纳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片段】

同学们一边听着这首舒缓动人的歌曲,一边回忆一下:在你的成长历程中,母亲曾经做过哪些令你感动的事情?请举一例说一说。

【学生回忆、分享,评价】

有人曾这样说过:“我最动情的时候就是回忆母亲的时候。”每当想起母亲,想到她对子女那沉甸甸的爱,总能唤起一个人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回忆,关于母爱的文字也总会获得他人的共鸣。今天我们就一起分享著名新闻出版人邹韬奋先生关于母亲的记忆。

【出示课题《我的母亲》】

二、母爱之初体验

【过渡】在作者童年时期,他的母亲就去世了。他和母亲相处的时光是很短暂的,但母亲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在不知不觉中已在他幼小的心灵打上了烙印,以至多年后回忆起来,依然历历在目。母亲的哪些画面给他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呢?让我们走进文本,去寻找答案。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深情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哪些片段?

(提示:概括文章情节可抓住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几方面概括。)

【学生思考、回答,师生评价、完善答案】

【板书】:

母亲在“我”两三岁的一天夜里背“我”去看花灯。

母亲给妹仔讲故事讲得热泪盈眶。

在“我”十岁时,母亲见“我”因背书被父亲打而陪“我”一同哭。

在“我”八岁的一个夜晚,母亲熬夜为“我”做布鞋。

三、解读母爱

【过渡】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年,在他心中留下痕迹的不是玩乐,而是关于母亲的几件小事,想必其中肯定有打动人心之处。我们一起来品读一番,并尝试着把其中打动你的内容“保留”下来。

我们常说:“细节最能震憾人心。”请同学们细读课文,探寻最打动你的描写母亲的细节,把它摘录下来,谈一谈打动你的原因何在,并把以上内容制作成一张读书卡片保存。

(示例:)

(提示:阐述理由可抓住描写母亲动作、外貌的关键词或语句)

【学生思考、制作、展示,师生评价】

【板书:】

母亲的形象:爱子心切塑造形象的方法:外貌描写、动作描写

细心

善良

循循善诱

望子成才

勤劳能干

无私奉献

四、母亲,我想对你说……

【过渡】母亲做的是普通的生活琐事,表现出的却是一个伟大的形象。她的才能是那么丰富,她的品德是那么美好,读来令人动容。当时小小年纪的作者是否也被母亲的举动所打动呢?他有没有向母亲表达他的爱呢?多年之后回忆起英年早逝的母亲,他有没有觉得遗憾的地方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再次认真研读文本。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划出能体现儿时的作者理解并体恤母亲的辛勤付出的语句,思考:他对母亲表达爱意的方式是什么?

【明确:】

他表达爱意的方式:深夜陪母亲做鞋

可是母亲并不知道他的儿子当时在想些什么,他也没有来得及向母亲抒发他内心的想法,所以我们现在试想一下:在他终于理解了母亲深沉的爱之后,他会对母亲说些什么呢?

可以尝试着用下面的句式回答。

(句式:)

当他看到……(母亲的某个举动)时,他会对母亲说:……

【学生思考、回答,师生评价】

【板书】

他对母亲的感情:理解歉疚感激赞美怜惜……

对于母亲,作者有没有为她感到不平或遗憾的地方,如果有,请说说是怎样的不平或遗憾?哪些深层的社会因素造成了这些现象?

【明确】

遗憾或不平:英年早逝没有姓名空有才华却被埋没在家庭中

原因:封建习俗封建观念封建制度

五、寻找母爱

我想在这里化用一首歌的歌词:“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来体现母爱的特点。母亲虽有不同的外貌,不同的性格,但他们对子女的爱却是如出一辙。请同学们从课外搜集关于母爱的动人的故事,把它记录下来讲给其他人听。

我的母亲公开课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截取人物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的写法。

2.了解文中的议论起到的深化主题、加深情感的作用。

3.体会文章的细腻、真挚、深沉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1.采用讨论、质疑、比较、拓展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抓住人物典型的事例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的写法。

2.这篇散文的情感于平淡中见真情,可通过反复诵读来体会语言细腻、真挚、深沉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文章中表现母亲对子女的爱护、关怀之情,体会字里行间饱含的子女对母亲的爱戴之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写人物。

【难点】语言细腻、真挚、深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阎维文演唱的《母亲》。同学们喜欢这首歌吗?这首歌之所以广为传唱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它歌颂的是超越时空界限的、在天地间永恒激荡的母爱。今天,我们要学习邹韬奋先生的《我的母亲》,去认识一位20世纪初的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走近作者

邹韬奋,新闻记者、政治家和出版家。著有《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等散文作品。他的散文文笔质朴,情文并茂。

2.指导学生积累字词(给加点的字注音)

憧憧蹑手蹑脚娓娓动听女红万籁俱寂歉疚惺忪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抓住典型事例,探讨母亲形象

思考:

(1)作者回忆了母亲的哪几个生活片段?请根据课文内容给3-6节加上小标题。

(2)这四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出母亲性格中具有哪些闪光点?

(3)这篇文章除了刻画母亲的形象以外,还反映了旧社会压抑、埋没妇女才能的社会内涵,从文中哪些话可以看出?

〔点拨〕设计此题的目的是既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同时也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答案可以是丰富多彩的。

(1)欢悦柔和的容态、娓娓动听的讲述、泪如泉涌的痛苦、日夜劳碌的身影等。

(2)第一个片段表现母亲“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以及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第二个片段表现母亲的善良、富有同情心以及对只子女启蒙教育的循循善诱。第三个片段表现母亲的矛盾心理以及对子女的无限怜惜和庝爱之情。第四个片段表现母亲的勤劳和奉献。

(3)作者在文章中表现了对被旧社会压抑和埋没的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如:“我只知道她是‘浙江海宁查氏’……名字”“如果母亲生在现在,有机会把自己造成一个……良师。”“但是我觉得她的可爱的性格,……更有贡献的分子。”

2、探究思路

思考:四个片段作者是如何安排的?为什么这样安排?(可让学生讨论完成)

〔提示〕前三个片段基本上是按时间顺序,从“两三岁”,写到“十岁”,第四个片段写的是八岁。作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前三个片段侧重在母亲,主要表现母亲可爱的性格和能干才具,而第四个片段虽然也赞颂了母亲的辛劳,但侧重点在我,透过一个八岁男孩的心灵,写出孩子对母亲的爱戴和歉疚,文章流露的情感又更进了一层。

3、提炼信息

根据课文内容,为邹韬奋的母亲写一则墓志铭。

〔提示〕:如:平凡的人,伟大的心。

4、课堂小结

有人说过:“父母对子女的爱,尤其是母亲,是人类最高尚纯洁的、美好的感情。”本文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几个片段,表现了母亲的可爱性格和能干才具,表现了对旧社会被压抑和埋没的妇女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

第2课时

(一)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精读第三、四个片段,探讨两种矛盾心态(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研讨:)

(1)“清算”功课时,作者将母亲的矛盾心态表现的淋漓尽致,找出文中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想一想,母亲为什么这样痛苦?

(2)夏夜,母亲为我做布鞋,我心里有好多歉疚,可是又不敢说出口,如何理解孩子的这种矛盾的心态?

2、理解文章运用的描写和议论等表达方式的作用

思考:

(1)课文在叙述事例后,用了大量的“现在追想、现在想来、如今想起”等词语,为什么?

(2)本文在记叙描写中穿插了一定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点拨〕

(1)文章用较多的笔墨写我的心理,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对母亲的深刻理解,引发读者和作者思想上的共鸣。

(2)画龙点睛。或分析人物的言行和心理,或评价叙写内容,或拓展主题。特别是结尾,全是议论,概括母亲的良好品质,表现对封建社会的憎恨和谴责。

3、探讨封建制度的罪恶

家庭是组成社会的一个细胞,你认为邹韬奋成长的家庭环境哪些方面是好的,哪些方面是不可取的?

〔点拨〕重教育,重文化,对子女要求严格,这是好的;有母爱的温暖,有母亲努力劳作的榜样,有文学熏陶,这些是好的。但是体罚是不可取的。这个家庭仍是一个封建家庭,妇女在家庭中没有地位,母亲连自己的姓名都没有。母亲早逝也说明当时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极差。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不可能有一个完整的家庭。

4、品味本文细腻、真挚、深沉的语言

结合“探究练习二”让学生找出文中的句子加以评说。

5、理解截取法

比较《我的母亲》和《背影》在选材上的异同

〔点拨〕《我的母亲》和《背影》都采用了截取法。但《背影》是截取人物状态中最鲜明、最动人的瞬间-----背影来构建文章的;《我的母亲》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四个片段来表现人物。

(二)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在你的人生历程中,母亲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最敬重母亲的哪一点?你最苦恼母亲的哪一点?如今身处幸福中的我们该怎样回报自己的母亲?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xuezhezhai.com/fw/xiaoyuan/g04xl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