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者斋 >

范文 >校园 >

高中开学第一课化学教案(通用6篇)

高中开学第一课化学教案(通用6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开学第一课化学教案(通用6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开学第一课化学教案(通用6篇)

高中开学第一课化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物质的溶解性

2.固体的溶解度及温度对它的影响

3.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4.气体的溶解度及压强、温度对它的影响

教学重点:

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

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过程:

[复习]

1.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定义;

2.饱和溶液要在哪两个条件下讨论才有确定的意义;

3.如何判断某溶液是饱和溶液,若该溶液不饱和,怎样才能使它变成饱和溶液。

[引言]

我们已经知道,在相同条件下,有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里,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也就是说各种物质在水里的溶解能力不同。我们把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做溶解性。

[讨论]

根据生活经验,溶解性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溶剂的性质和温度等因素有关

[讲述]

在很多情况下,仅仅了解物质的溶解性是不够的,人们需要精确地知道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最多能溶解多少溶质,这就要用到溶解度这个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分析]

条件:一定温度下;

标准:100克溶剂里;

状态:饱和状态;

本质:溶质的质量;

单位:克。

[举例]

在20°C时,100克水里最多能溶解36克氯化钠(这时溶液达到了饱和状态),我们就说氯化钠在20°C时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克。又如:在20°C时,氯酸钾在水里的溶解度是7.4克,那就表示在20°C时,100克水中溶解7.4克氯酸钾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高中开学第一课化学教案2

学习目标:

理解溶液的概念,会判断常见溶液的溶质和溶剂。

侯课:

请同学们把书本准备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准备上课。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并出示目标。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溶液的形成(一)。

二、先学:

(一)出示自学指导。{1分钟}

(投影)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默读教材P26-28内容,思考:

1、什么叫溶液(溶质、溶剂)?在蔗糖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质和溶剂分别是什么?

2、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是否相同?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性是否相同?

3、怎样确定溶液中溶质和溶剂?

5分钟后比一比谁能正确背诵上述知识点并解答相应的习题。

(二)检查自学效果

1、课本P32习题

一、选择题1-3

二、填空题

2、观察下列实验现象,从溶质角度分析可得到什么结论?

P27实验9-2

P28实验9-3

三、后教

(1)先交换课本后更正。

请同学们仔细看这两名同学的板演,发现错误并会更正的请举手。(指明优生更正)

(2)讨论:(先让优生“兵教兵”,优生讲的不对或不全的,教师更正或补充)

评选择题:

分别说明溶液的特点,溶质和溶剂,引出溶质、溶剂的概念,并归纳溶液的组成和性质。

评填空题:

巩固学生关于溶剂,溶质的概念,加深对于概念的理解。

评第三题: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分析由此得出的结论。(溶质可以是固体、气体、液体。)

四、当堂训练,导学案P30-31

必做题1-13

选做题14-15

五、精讲、点拨,更正、小结。

高中开学第一课化学教案3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蒸馏、萃取来对混合物进行分离提纯的操作

过程与方法通过过实际操作,来学会对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发现学习和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并进行实验探究

【教学重点】

理解蒸馏、萃取的原理,学会用蒸馏、萃取对混合物进行分离提纯

【教学难点】

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设计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方案

预习案

一、使用说明:阅读课本7页—9页,认真分析填下列表格,并独立完成以下预习内容。

二、蒸馏--实验室制取蒸馏水

(1)原理: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不同,通过加热到()使沸点低的组分先汽化并随蒸汽通过()冷凝下来,从而实现与沸点高的组分分离开来。用蒸馏的方法可除去()、()或()的杂质。

(2)主要仪器:

(3)实验过程及现象:

实验现象

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自来水,滴入几滴稀硝酸和几滴AgNO3(硝酸银)溶液。

2、在烧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自来水,再加入几粒沸石,按图1-4连接好装置,向冷凝管中通入冷却水。加热烧瓶,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用锥形瓶收集约10mL液体,停止加热。

3、取少量蒸馏出的液体加入试管中,然后加入几滴AgNO3溶液和几滴稀硝酸。(得到的液体中含有Cl-吗?)

(4)注意事项:

三、萃取:

(1)概念:萃取是利用物质在()溶剂里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分液是将萃取后()液体分离开的操作。

(2)主要仪器:

(3)完成课本第9页探究实验4-1: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

探究案

1、冷凝管有何作用?

2、你知道该怎样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Cl-吗?

3、从碘水中提取碘时,能不能用酒精作萃取剂?为什么?分液时,上下层液体如何取出?

高中开学第一课化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递变性。

(2)掌握N2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重要用途。熟悉自然界中氮的固定的方式和人工固氮的常用方法,了解氮的固定的重要意义。

2.能力和方法目标

(1)通过“位、构、性”三者关系,掌握利用元素周期表学习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方法。

(2)通过N2结构、性质、用途等的学习,了解利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等线索学习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氮气的化学性质。氮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教学过程

[引入]

投影(或挂出)元素周期表的轮廓图,让学生从中找出氮族元素的位置,并填写氮族元素的名称、元素符号。根据元素周期律让学生通过论分析氮族元素在结构、性质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教师引导]

氮族元素的相似性:

[学生总结]

最外电子层上均有5个电子,由此推测获得3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所以氮族元素能显-3价,最高价均为+5价。最高价氧化物的通式为R2O5,对应水化物通式为HRO3或H3RO4。气态氢化物通式为RH3。

[教师引导]

氮族元素的一些特殊性:

[学生总结]

+5价氮的化合物(如硝酸等)有较强的氧化性,但+5价磷的化合物一般不显氧化性。

氮元素有多种价态,有N2O、NO、N2O3、NO2、N2O4、N2O5等6种氧化物,但磷主要显+3、+5两种价态。

[教师引导]

氮族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有哪些递变规律?

[师生共同总结后投影]

课本中表1-1。

[引入第一节]

高中开学第一课化学教案5

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及有机化学的产生与发展历史,认识有机化学与生产和生活的密切关系。同时,通过对共价键理论及其本质的学习,达到掌握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基本理论的目的。掌握碳原子正四面体概念,掌握共价键属性,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步骤。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组成和性质的特点。难点是利用价键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对共价键的理论解释。

一、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1、有机化合物是指碳氢化合物以及从碳氢化合物衍生而得的化合物。

2、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结构特征.合成方法和理化性质等的化学。

二、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1、分子组成复杂

组成元素不多,但数目庞大,结构相当复杂。

2、同分异构现象

例如:乙醇和甲醚分子式为:C2H6O但化学结构不同。

乙醇CH3CH2OH甲醚CH3OCH3

3、容易燃烧

绝大多数有机物都是可燃的。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4、难溶于水(特殊例外)

很多有机物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原理依据,相似相溶原理,与水形成氢键的能力差。

5、熔、沸点低

许多有机物在室温时呈气态和液态,常温下呈固态的有机物其熔点一般也很低。

例如:尿素132.7°C葡萄糖146°C。

6、反应速率较慢

经常需要几小时、几天才能完成,为了加速反应,往往需加热、光照或使用催化剂等。

7、反应复杂,副反应多

往往同一反应物在同一条件下会得到许多不同的产物。所以就降低了主要产物产率。

特殊例外:乙醇易溶于水、四氯化碳可灭火等。

三、有机化学的重要性

有机化学是有机化学工业的理论基础;研究天然有机化合物、发展染料、合成药物、香料、生产乙炔、石油化工产品的开发利用;生物学、医学等等都需要有坚实的有机化学知识。

高中开学第一课化学教案6

知识目标:

1、识记:质量守衡定律

2、理解: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衡定律

能力目标:

1、锻炼动手能力、形成观察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

情感目标:

1、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分组实验,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猜想、分组实验探究、讨论、归纳。

教学辅助工具

多媒体课件、实验必备的仪器和药品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师:我们已经知道化学反应的特征就是生成了其他物质,例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硫;那么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质量与反应物硫和氧气的质量之和之间有无变化呢?

二、猜想与假设

学生讨论:分组交流,讨论,化学教案《化学教案-质量守衡》。若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有变化,则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

生1: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大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生2: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生3: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小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师:从讨论的情况来看,有三种不同的意见,那么哪一种是正确的呢?我们不妨用实验来验证。

三、假设的检验及推理

1、制定计划

师:把学生分成三组:

一组:进行白磷燃烧前后的质量的测定。

二组:进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三组:进行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2、进行实验。

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自行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并能积极分工、协作、共同顺利的完成实验。

3、收集证据。

学生;根据现象进行讨论、归纳,然后请各小组长代表本组对所做的实验进行小结,自然的得出结论。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xuezhezhai.com/fw/xiaoyuan/9m6ew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