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者斋 >

范文 >校园 >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15篇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15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呼兰河传的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15篇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1

一座小城,天寒地冻,小团圆,外祖父……这是每当我想起《呼兰河传》这本书时,脑海里就浮现出来的词语。

初读,是一种无以言表的悲伤。“他们看不见甚么是光明的,甚至根本也不知道,就像太阳照在了瞎子的头上了,瞎子也看不见太阳,但瞎子却感到实在是温暖了。”这是萧红对家乡百姓世世代代悲哀的描写。在呼兰河小城中,二伯是多么努力要强,他想出人头地,奈何封建的社会不断用打压来磨灭他的信心;小团圆媳妇是那么乖巧懂事,却总遭到婆婆的毒打——她狠心地虐待一个几岁的女孩,甚至活活用开水将她烫死。

读到这里,胸口有一股愤怒油然而生。我恨不得将封建社会的条条框框撕碎,让小城里的人都享有平等发展的机遇,让他们发自内心去敬畏生命,不再冷漠自私,不再重男轻女。

再读,则带有一种淡淡的怀念。“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在祖父的后花园里,一定是人性善良的最美词汇。萧红的童年是与祖父一起度过的,祖孙在蓝天下一起嬉戏玩闹,玩累了则仰头大睡,自由自在,这是萧红在小城中少有的欢乐。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在我小时候,爸爸妈妈外出打工,把小小的我留给祖父母照顾。祖母很疼爱我,但凡我磕着碰着,她总会小心翼翼地为我擦药,念叨我太不小心了。祖父也常常带我去玩闹——我们去果园摘水果,到溪边喂小鱼,去田中种菜捉蝶。那时候的我是多么快乐自在!读到这里,我眼中的热泪悄悄流了下来。

如今,我在书中读到的,是对人性的思考。都说黑暗的社会会抹杀人性,我觉得贫穷更是人性泯灭的重要原因。因为贫穷,母亲不会担心自己孩子受冻的脚,而是害怕孩子将家中唯一劳动力的父亲的鞋子穿坏。“像老虎扑食一样,抢过孩子脚上的鞋”,任凭孩子在后面一路哭着回家。读到这里,我很庆幸在自己生活在这个时代,现在的我们不会因为贫穷而迷失自我,不会因身份低微而无法出人头地。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珍惜当下的生活,努力向上,将来为故乡贡献自己的力量……

对故乡既爱又恨,说到底还是情之深,爱之切。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2

一座普普通通的城,一群普普通通的人,一段普普通通的故事。

在这座再普通不过的小城里,有两条从南到北五六里长的街,再就是有些小胡同,街上为人而做的设施不多——几家碾磨房,几家豆腐店,一两家机房、染缸房,东二道街上唯一的文化设施是两座国小校,西二道街还有一个设在城隍庙里的清真学校。东二道街还有一个赫赫有名的、全城引为光荣与骄傲的五六尺深的大泥坑,在这里上演了一幕幕让人啼笑皆非的悲喜剧。

在这群普普通通的人中,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别致之处,但他们都是有一个共性——他们对生活都抱着麻木不仁的态度,生老病死皆听天由命,却对于鬼神有着极大的依赖。在他们之中,又有几个再普通不过的人生。团圆媳妇的悲惨故事,冯歪嘴子的舆论人生,有二伯的“绝后”传言,这些在这座小城里都是大家习以为常却又爱作为饭后谈资的东西,是这群“混日子”的普通人里典型的例子。

在这一段普普通通的故事中,主人公总是爱和她的祖父享受这座小城里的闲暇时光,后院总是“我”的快乐源泉。除此之外,大泥坑、豆腐店、染缸房、漏粉店也都是充满着故事,日复一日,每日似乎都没有什么新奇的地方。

但是,这样普通的三者在萧红笔下,相互碰撞,又生出了令人难忘的新颖。整篇小说朴素流畅,宛如你与作者在一个美丽的繁星当空的夜晚,听她娓娓讲述着呼兰河—她美丽的家乡.尽管凄婉,尽管优郁,却仍然美丽得动人。恰如茅盾所言,比象一部小说更为诱人。

除了那些看似普通的日常故事,令人难忘的还有萧红不一样的笔触——呼兰河这座普通的小城拥有着不普通的美景。呼兰河的火烧云特别的夺目耀眼,照得小孩子的脸是红的,把大白狗变成红色的了。红公鸡变成金色的了,黑母鸡变得紫植色的了。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红堂堂、金洞桐、半紫半黄,半灰半白合色、蔺萄灰、大黄梨、紫茄子……真是色彩缤纷,绚烂至极。不仅那晨景图,火烧云,不仅那园子的蝴蝶,小白菜,狗尾草……使我历历在目。

就这样,我记住了这座有着不同的人情风俗的小城——呼兰河城。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3

呼兰河是一座普通的小城,只有两条大街,街上仅有数得过来的几家店铺,两家学堂,里面住着普普通通的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合起书本,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我仿佛又看见人们自娱自乐的活动,跳大神、扭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野台子戏、四月十八的娘娘庙大会;仿佛看见了河面上的白菜灯、西瓜灯在漂移;仿佛听见笙、管、笛、箫的声音荡漾在街道上,仿佛又想起了那性情古怪的有二伯……

我看到了当时社会上的黑暗,与人们的无知。小团圆媳妇原来是一个乐观的十二岁姑娘,却因为人们带以开玩笑的态度而被滚烫的水烫死了,一个叫“磨官冯嘴子”的人,与同院的王姑娘成家,却因大家的羡慕和嫉妒、冷嘲热讽、在绝望中离去。

书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团圆媳妇》文中小团圆媳妇实在是太可怜了。开始,胡家因为她的开朗总是无缘无故的打她,只是单纯想来了下马威罢了。更可悲的是邻居竟支持说该打。终于她被折磨的生病了,可左邻右舍却还看热闹,提议用滚烫的热水医,可怜的小团圆媳妇啊!硬生生的被折磨死去。

心痛着,叹息着不由自主地对比起我们现在的生活,我们身边不免也有这样的人,看见别人落难,不及时伸出援手,反而幸灾乐祸;也有这样的人看见别人的好而眼红、冷嘲热讽!是啊,这个文章中的愚蠢无知的人们与灰谐的小城在每个年代的生活中都会有,但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的社会渐渐步入文明年代。

我们的童年是美丽的、快乐的,像一首轻快的歌,一幅美丽的画,我们的童年无忧无虑、自由自在。跟《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比,萧红的童年虽然也有快乐,热闹。但是社会的落后,人们的愚昧无知迷信……作者缺少了陪伴,她是多么寂寞、失落啊!

现在的我们幸福多了,所以我们应该珍惜,把握当下。作者用生动、细腻文笔向我们反映了当时人们生活的态度和情景,也同时在告知我们心怀梦想就要努力去实现。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4

五年级语文课本下册第2课《祖父的园子》,节选自萧红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呼兰河传》,描述了“我”在祖父的园中那段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这个暑假,我读完了一整本《呼兰河传》,从中感受到了文中的“我”在童年时期的心灵,充满了梦幻色彩。

小说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把狗尾草当成谷穗留下的那一段。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也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把狗尾草当成谷穗留着……等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满留着狗尾草的一片,就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则没有,只是毛嘟嘟的真像狗尾巴……

看到这里,我不禁大笑起来。虽然这只是小说里记述的一个生活场景,却处处体现了祖父对“我”的宠爱,也间接表现了作者萧红热爱生活,怀念童年的情感。而“我”与祖父嬉戏的欢快场面,让我想起了两年前发生的趣事。

三年级暑假,一个天蓝云白的早晨,大姑开车带爷爷、奶奶和我一起去巢湖一日游,再顺道去碧桂园小区她家小院玩。

路经八百里巢湖时,大姑把车停在岸边。那天,风挺大,湖水用力地拍打着岩石,我不由得喊出了苏轼的一句词:“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而远处的几叶扁舟,在这风浪里颠簸摇曳,面对这景象,八十岁的爷爷,竟背出了范仲淹《江上渔者》里的诗句:“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奶奶笑了,大姑也笑了。

到了大姑家,我们戴上了各色的防晒帽,走进小院菜地。爷爷左手拿着袋子,右手小心翼翼地摘下一个个绿油油还泛着亮光的辣椒,生怕把辣椒枝折断了。奶奶一手拿着剪刀,一手把着菜苗,“咔嚓”一声,嫩绿的空心菜就被剪了下来。大姑在一旁掐着猫耳菜,汗水一滴一滴地流淌了下来。我看着一个个像小灯笼似的西红柿,不禁口水流下三千尺,却不知从何处下手。这时,爷爷笑眯眯地对我说:“有句俗话:柿子捡软的捏呀!”哈哈!我们不禁大笑起来。

可以说,比起萧红,我的童年差不多每天都是这样充满自由快乐的。

然而童年会一去不复返的,尽管我们是多么希望唤回她,在书本上、在生活里、在记忆中。所以,我们更要格外珍惜她。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5

它让我伤心,它让我感动,它让我开心。它---就是《呼兰河传》。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快乐的,伤心的,多样的,美好的。。。。。。   在呼兰河,人们的开心与伤心,孩子们的天真与快乐,牢牢地抓住了我,与他们一起感受悲欢离合。     作者萧红虽然祖母对她不好,但她有她的祖父对她的关爱、陪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快乐的,伤心的,多样的,美好的。
在呼兰河,人们的开心与伤心,孩子们的天真与快乐,牢牢地抓住了我,与他们一起感受悲欢离合。
作者萧红虽然祖母对她不好,但她有她的祖父对她的关爱、陪伴。在大花园中享受,充满了快乐。
可是书中小团圆媳妇的命运就没有这么好了。住入老胡家,天天牵马去井边饮水。过了没几天,老胡家就打起团圆媳妇了,打得厉害,说是给团圆媳妇个下马威,左邻右舍竟然很同意。没多久,团圆媳妇就一病在床。老胡家就去请人来治,没治成,最后反倒团圆媳妇被折磨死了。她才12岁,还没有成年,但是......唉!可是她的婆婆心酸的是她的钱,不是团圆媳妇,她还觉得这是个赔本的买卖。我真替团圆媳妇伤心!
这本书作者把对家乡的怀念写了出来,让人感受到她的寂寞与快乐。在童年中,她也是个天真活泼的小女孩,与祖父一起玩耍。自然,她对祖父的感情最深。这本书也写出了她与祖父在一起的快乐,也写出了她对祖父的思念,对童年的怀念,对家乡的想念!
读完了这本书,我深受感动,迟迟留恋在作者的童年回忆中。我又仿佛身临其境,与作者一起玩耍,一起分享快乐!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6

这几天,我读了萧红的代表作——《呼兰河传》。

有人说,《呼兰河传》像萧红的一本自传而又不是自传。而茅盾所认为,《呼兰河传》不是一本严格意义的小说,而是一首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景画,一首凄婉的歌谣。

这些都是别人眼中的《呼兰河传》,真正看完《呼兰河传》后,我则觉得,《呼兰河传》是萧红在为自己儿时的家乡——呼兰河所代言。借萧红手下的笔,描述出了以儿时萧红眼中形形色色的呼兰河。

这不仅仅是萧红自己的一本自传。这是以一个小女童的视角所看到的呼兰河的风土人情。

萧红如林海音一般,用精湛的写法再现了当时呼兰河的情景。将每一个人的性格都真实地反馈在纸上。让我们看着书,就很容易联想到当时小萧红所在的呼兰河,当时小萧红身边的人或事。虽性格不同,但他们纯朴的民风在萧红笔下可是一点也没少的。让人读着读着就会想到自己的童年。

读《呼兰河传》时,我很容易将自己带入其中。看到好笑的地方我会笑起来,看到可怜人是我也会替他伤心。在其中我更少读到了各种风俗,更近地了解到了他们的生活。而在里面读到了曾经学过的两篇课文的原著——《火烧云》和《祖父的园子》,更是意外之喜。

茅盾曾写到:“《呼兰河传》给我们看萧红的童年是寂寞的。”是的,萧红也多次在《呼兰河传》中提到“荒凉”“寂寞”,但我觉得,萧红的童年是无忧无虑的。小城生活有寂寞,必有开心,虽单调,但每天都在发生新事情。

在作者童年的后花园里,她与她的祖父一起玩耍,一起干活,生活充满了乐趣。有一次祖父和作者在后花园里铲草,她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做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作者小时候真是幼小而又无知。

《呼兰河传》这部作品写了人们的无知、愚蠢。萧红通过这部作品,描述了一个灰色的天空,灰色的道路,灰色的城市,灰色的社会。那时候的人们再善良,也抛不开那些有害的旧思想。

《呼兰河传》读完了,而我还久久地沉浸在那一片灰色的画面当中。

我没有茅盾那么有文采,文学。如果实在让我用一句话概括,评价《呼兰河传》的话,我只能说:“这是萧红纯真的孩童回忆。”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7

呼兰河传,讲述了20世纪初作者的童年。

首先讲了呼兰河传的冬天,以寒冷的环境描写了一系列的事,主要写我和祖父在祖父的菜园里愉快地玩耍的快乐也是“我”在童年里永远也无法忘记的记忆。虽然祖父的身体老了,但他还是有一颗童心,这也应该是“我”为什么在祖父和祖母之间更喜欢祖父的原因了吧!并且祖父也非常喜欢跟小孩子玩,经常小孩子一来,祖父就把他们的帽子藏起来,但总是藏一个地方,就像跟他们约定好了一样。“我”就放在这,你们来拿。

而这也是整本书中最温暖的回忆。

呼兰河传是一个非常信鬼神的地方,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等等都体现了人们的迷信。

跳大神,大神是治病的,她们会穿着一些不寻常的衣服。而且他们会把招牌弄得非常旧,就会体现她一年跳的次数多,生意就会更兴隆,赚的钱也更多。

放河灯,七月十五日,呼兰河上会放河灯。这是为了让死了的冤魂怨鬼从地狱里脱生。

四月十八日娘娘庙大会,人们会去呼兰河附近的两座庙拜祭,表达了人们对神的尊重。

小城中的人们,大部分都是看客,他们愚昧无知,冷酷无情,对生命漠视,这就是呼兰河的人才。

老胡家的小团圆媳妇就是被他们活活整死的,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丑恶,封建的思想以及丧失的良知啊!读此,我感到十分悲哀,为小团圆媳妇而悲哀,也为他们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而悲哀。

万幸,在冯歪嘴子身上看到了希望。他在王大姐死后,一个人独自带着两个孩子,生活虽然很艰难,但他没有放弃,该干嘛干嘛,面对生活的困难的时候,他没有屈服,虽然他的眼里常含泪水,但当他看到自己的两个孩子正在慢慢长大,他就立刻把那含着泪水的眼睛笑了起来。

没错,只要有希望,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们要相信,没有到不了的明天。我相信,这也许是作者的期望吧。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8

童年,在我们的眼中,充满快乐,充满幸福,所以人们常说,童年是人生中最令人难忘的日子,我想作家萧红也是这么觉得的吧!

在作家萧红的笔下,她的爸爸妈妈对她很冷淡,祖母也对她不好,她最快乐的时刻,就是在花园里和祖父玩乐。祖父很慈祥,在我眼里萧红有一个疼她的人,至少她的童年还是幸福的。

但是团圆媳妇就不同了,12岁就送到了呼兰河名声很好的老胡家,刚来到这里就天天拉车,还要遭婆婆的打骂,最终年纪轻轻去世了,原本人丁兴旺的老胡家,因此惨遭灭门。

比起现在的生活,简直是天壤之别。现在有好多家长都会溺爱孩子。

周末,我去公园,刚进入大门,就被一大家子吸引住了,孩子被妈妈抱着,奶奶用好听的话哄着,爸爸陪他玩着,爷爷拿着零食逗着,热闹得想个小王国。随着“幸福”的一大家子,我来到了玩乐场所,“宝宝,坐跷跷板好不好?”奶奶殷勤地说。“不要嘛,我不玩。”两只小手拍在妈妈的肩上。“好,我们不玩。”爷爷附和道。“宝宝,玩滑滑梯好不好。”好像打动宝宝似的,嘴里念叨着:“好吧,我要玩这个。”这可忙活了几位“大臣”,爸爸把宝宝抱上了滑梯,奶奶在下面盯着看,眼睛一眨不眨的。爸爸妈妈在下面接,人多手杂,宝宝被弹了屁股,哇哇大哭起来。奶奶揉屁股,爷爷骂爸爸不中用,妈妈拿零食给宝宝压惊。

看到这儿,我只能苦笑一阵。难道这就是爱?虽然萧红没有太多人关怀,但她懂得珍惜祖父对她的爱,在“小天地”中享受美好的生活。现在大多数人家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根本不珍惜家长的爱,对家长指手画脚,一点都不孝敬长辈。而家长过于溺爱孩子,使孩子养成了许多不良的习惯。

爱,会让人感到温暖,爱,会让人感到幸福。爱的方式有很多种,请家长不要选择溺爱。享受爱的方式也有很多种,让孩子们有一个值得怀念,有意义的美好童年吧。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9

萧红文笔细腻、清新,在她的表述下,我走进了一个衰落的村庄。萧红的童年是欢乐的,也是寂寞的,周围的故事是灰色的,这里的村民,活着的目的仅仅因为活着,生的普普通通,死的平平淡淡。我想萧红写这本书是内心并不是平静的,但她所有的描述却都是平静的。

文章中作者写到“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为里面人物的悲剧埋下了伏笔。文章中团圆媳妇是一个美丽可爱的小姑娘,她才12岁,本该是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年龄,而她却被过早的卖给了一户人家做童养媳,刚来时是那样的健康活泼。可婆婆为了让她更懂事、听话,动不动就要打骂她,没多久她就匆匆离开了人世。但在她的婆婆和丈夫看来,这是一个买卖——只不过是一桩赔本买卖而已。

磨坊里上演的冯歪嘴的爱情童话,冯歪嘴是作者童年记忆里热爱的一个人物。勤恳忠厚、爱妻,冯歪嘴在他的磨坊里与赶车老板的女儿王大姑娘私自结婚生子,成了小城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谈资,但他从被人们的言论所左右,和老婆孩子踏踏实实过日子。然而终究他的老婆还是没了,人们预料也期待着他又要整夜整夜的坐下来抽烟——他没有,因为他还有两个孩子。但人们也只是继续冷漠、,麻木的脱下薄衣、穿起棉衣来的一天天过着日子。悲剧看多了,心也就麻木了——这也许是那个时代人们的内心最真实的写照。

结合作者的个人经历,我想作者回忆这一切时心情大约是悲凉、痛苦甚至绝望的,但她是用最平和的语气描述着这一切,所以我一遍遍的阅读了这本书,想更明白清晰的去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内心,想更深层次的了解这位在我眼中有着无限睿智与魅力的作者。然而读完整本书却也找不到什么形容词表达自己的心情,这个时候,不由的想到了茅盾先生对它的评论“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景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10

萧红笔下的呼兰河城并不繁华,语句中有着一丝丝悲凉,有因迷信而造成的人生悲剧,有东二道街的“大泥坑”,有大大的祖父家的后花园……这篇小说十分朴素,但从言语中听到了萧红讲述着呼兰河的故事,尽管有些忧郁,却依然美丽动人。从儿童的视觉,写明了呼兰河这座朴实的小城。

呼兰河里住着普普通通的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平平淡淡,偶尔会翻起一些小事。如东二道街上的大泥坑淹死的猪,卖豆芽菜半疯的王寡妇,染缸房内死了一个人,买麻花的一家人,变化极多的火烧云……呼兰河城里的人们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只有在大型的盛会上,人们才会忘记生活的劳苦,一同狂欢!无论高贵卑贱,都一起享受。最开心的还是小孩子们,在集市上买自己喜爱的东西,好吃的好玩的都有。萧红笔下的祖父更体现出了浓浓的祖孙之情,调皮的萧红总给祖父增添了不少“麻烦”,但祖父一直笑呵呵的。祖父、后花园已经成了萧红每天不可缺少的了。萧红特别调皮,所以祖母并不喜欢她,同样,萧红也不喜欢凶巴巴的祖母。祖母去世后,萧红仍然调皮的将祖母的遗物翻了一遍,祖父也不介意。

迷信是呼兰河这座小城里的人给我的另一个印象。胡家的团圆媳妇,因为折磨而生了重病,胡家的人听信了整座小城的各种偏方,花了多少吊钱啊!最后还是徒劳无功,团圆媳妇被开水烫了三次后悲惨的死去了。这就是迷信的造成的恶果!

呼兰河城里还有一个特点:爱凑热闹。凑热闹只为一时欢乐,就像今天所说的“吃瓜群众”,还有一点迷信的说法使得事情越发复杂。

呼兰河是作者萧红的童年记忆,这中间有悲有喜,但更多的还是呼兰河城里人们的特点,他们朴实善良,虽然十分平凡,但他们不放弃对生活的希望,顽强地活着,给我以深深的震撼。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11

呼兰河这座小城,实在“安静”得很。

大事不过跳大神,放河灯,野台子戏等四五件。除去这些,便剩下这家妯娌与婆婆闹矛盾,那家又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争来吵去此等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封建旧疾在当地老人眼里固不可彻,两家订下娃娃亲,待子女成人后,若一方家境衰落,婚约定是要被取消的。若取消的是男方则相安无事,若是女人,出门上街便少不了被指指点点、议论非议,往后也再难婚配,而且对丈夫百依百顺的妻子才能称之为良妻。谁家里人生了病,不先去药铺就诊,反而听从乡人空口无凭的偏方,等到病情刻不容缓时,再请大神来家里跳上一段,美其名曰驱赶鬼魂,现如今想想实在荒唐了些,那病自然石沉大海了。生活在这样的小城里,萧红应该是无趣寂寞的。

呼兰河这座小城,有时静谧美好。

斜阳细碎斑驳,庭院下嫣然一片,黄瓜、冬瓜、小麦镀上粼粼金波,盈盈闪烁,“卖豆腐哩,新鲜的豆腐”,街市上由远及近的冷硬的叫卖声划破小城的宁静。大户小户的门闻声即开,清香的豆腐香潜入深巷,在飘忽不定的叫卖声中倏地爆发,沁入人心。有钱人家呢,便解囊买下几块,拌上葱花,嫩白嫩白的点缀上浅绿的花边,入口即化。待到盛夏傍晚,坐在门槛上,与邻居畅谈时舀上几嘴,那真是炎日里最幸福的事。没钱的人家呢,光闻闻味,便心满意足了。

呼兰河这座小城,住着她的祖父。

星光漫天,留给夜空独有的温柔,漆黑的幕布下,祖孙俩倚在小床一隅,她缠着祖父念古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韵飘香,悄然潜入小丫头的美梦中,静谧的夜里,传来甜甜的鼾声,祖父握着烟头,柔柔地注视着女孩,烟雾四溢,朦胧中老人浑浊的眸中闪过一明一灭的清明。小虫细碎的秘语,泛淡白色清辉的皎月,郁郁青青的庭院似全都沉溺在这一刻的美好中,睡吧,醒来便知花落多少……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12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快乐、悲惨、幸福、痛苦……每一个人的命运都是不同的,不同的生活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

本文的作者萧红,小时候的她就跟着祖父生活,祖父,慈祥、温和,给予了萧红温暖,萧红在祖父的园子里,过着快乐的生活,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在萧红的笔下,有二伯、小团结媳妇、冯歪嘴,都是社会的底层人物,他们的生活十分悲惨。

例如:小团圆媳妇,原本是一个天真、活泼、健康的姑娘,后来,每天被婆婆欺负,打着打着,便打出了毛病来,接着被庸医,云游真人、跳大神的不断折磨、摧残。

有一次,天一昏,老胡家就打起鼓来了,大缸、开水、公鸡,都早已预备好了。看热闹的人,络绎不绝地来看。不知是哪儿来的偏方,病得跳神赶鬼的,不一会儿工夫,就洗起澡,小团圆媳妇洗得吱哇乱叫。大神打着鼓命令她当众脱衣裳,她本来是十二岁的小姑娘,却要如此对待她,婆婆却一点都不心疼,人事间,还有真情吗?很快她们便把小团圆媳妇抬了进去,她在大缸中,叫着,跳着,好像要逃命似的。你们对这么一个十二岁的女孩这样,在我们十二岁时,还是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是一个幸福的小熊,而她却要受如此烫的水,洗澡,若是你们,你们受得了吗?每一个人都是妈妈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呀!每一个人都有她活着的价值,这样虐待她真的好吗?

这时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小团圆媳妇被一次次烫烧,最后死了,有的人落下了心疼的泪水,有的人却觉得好戏似乎还未看够呢!

小团圆媳妇死了……

小团圆媳妇是封建愚昧思想与恶俗的牺牲品。小团圆媳妇的死没有人在意,而萧红却记在心底,一直记着……

这个小故事反映了社会底层人物,在人们心中,毫无意义,毫无价值,人心都是肉长的,当时的他们难道没有一点同情吗?小团圆媳妇与那些社会底层人物的命运真悲惨是掌控在别人手中的,这真是一串凄婉的歌谣……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13

呼兰河,一片长殇之地,一场漠然故梦,呼兰河传读后感600字2篇。旧忆如窗,推开便难使人合上。更何况萧红,但她以女子的细腻加上才女的灵气,便糅合做了这一回思乡,但又沾染了些许讽笔。无可奈何,她并不是那些愚钝的乡民,她是具有觉醒意识的。

冰封之所,雪花纷飞,她最先带给人的是活泼的生气与爽朗的人民。我写文章喜欢运用细致烘托温情,要不就使严寒紧逼大军。可萧红没有,她笔下的冬就是豪放,豪放一如这里的居住者们。

开始是较欢快的语调,但很快反讽出来了。可能会让走马观花的读者笑笑就过了,却会使细心之人重视起,并迅速掀起了盖在沉重面孔上的小丑面具。

语调让人读者很顺溜,可是在这文字下的是一个又一个悲剧呢!

比如跳大神。

神附在大神身上,大神就会站起乱跳,二神交给她圆鼓,便一唱一和起双簧来。有时大神还可以拿鸡,得布,估计那时大神可幸福呢,顶多算半个戏子,演一回,唱一回,跳一回,就有钱啦。心情不好多闹一回,还得鸡呀,有布呀。说不定那时有大神日日吃着鸡肉,喝着鸡汤,啃着鸡骨。衣也不愁呀,红布染完了,做衣裳穿便好了呀。天天有人围观我演戏哟,爽呀,估摸着我成了戏台子上名角那样人物啊!

可笑可悲的幸福日子,哈哈……

这种愚昧多得是,如天上明闪闪繁星,数不尽数不清哟!

但萧红忆起的,还有美好。念诗,烧鸭子、储藏室,都是美妙的。但美妙是在当时哟,长大了之后回忆起来,她也变得悲切切了。

可是书中,还不是哀伤到了极点,也有鲜明,也有快乐。

苦中乐,乐中苦。

这究竟是苦是乐啊?谁都不清,恐萧红更不清了。

又是多少载,晚风渐凉,枫叶红了满面的秋霜。呼兰河这一场尽殇的故梦里,多少人生如戏场?

但也只有萧红,带着殇去了他乡,遗忘。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14

一到冬天大雪便封了路,而最繁华的地方是东西和南北走向交汇的十字街,呼兰河就是这样一个略显荒凉的小城。萧红的童年在这里度过。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激昂的评判,我们只是随她用六七岁孩子的眼光看着这世界。

“我”最爱的地方是后园。后园里有果实,有杂草,玉米如果愿意,能长到天那么高。一颗樱桃树,一颗李子树,虽然不开花,不结果,却寄予了“我”美好的期望。祖父是“我”最好的朋友,他总是挂着慈爱的笑容,带“我”去地里掰苞米吃。下午在后园里除草,任“我”给他戴了满头鲜花,还以为是今年雨水好,自家玫瑰香飘十里。

“我”在祖父的庇护下一天天长大,却也看到周围的悲欢离合。“我”看到扎花店的伙计把给死人烧的房子丫鬟粘的漂漂亮亮,自己却终日待在昏暗的店里,活得没有人样;“我”看到卖粉丝的人住在风雨飘摇的家,能享受到的美味是雨天房顶上长起的蘑菇,一年到头为温饱而忙碌,却在阳光下流着眼泪唱起歌;“我”看到老胡家的小团圆媳妇初来时健康开朗,黝黑的面容上连一双大眼睛都在笑,却最终受害于封建礼教和思想,在众多“善人”的“关怀”下凄惨死去;“我”亦看到磨坊里的冯歪嘴子冷静坚强,独自抚养两个年幼的孩子微笑面对生活。

“我”的生活里有封建,有善良,有无奈,有乐观。萧红的笔触简单却也真实,一点一滴,是那个年代的人间百态。

这使我想到了我的童年,同样是与祖父祖母生活在一个小镇。仍记得,那时放学后,爷爷骑车载我穿梭在大街小巷,经过惯常买豆腐的一家,那阿姨便装了豆腐出来,顺便给我切了一小块儿吃。白豆腐吃在嘴里并没有什么滋味,但坐在自行车上啃着豆腐,看西山一点点吞了那火红的太阳,却是无比的快活。更不能忘了的是朗朗上口的古诗和一个人的意识流。你一定不会想到我在傍晚的堂屋里看见“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茫茫敕勒川,亦想不到我在大院的台阶上感受那“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浩瀚与清凉;更不会想到我经过邻居家的篱笆,看到流连在黄四娘家的蝶子栖息在碗大的黄花上。

童年的事,现在想来,时常感动,偶尔神奇。总想着要把那些浪漫的事一一写下,害怕时间一久,竟忘了那时简单的快乐。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15

灰色的色彩,平静的叙述,黯淡的画面把我们带到了二十世纪 初的小城呼兰河 ,这个小城并不繁华,春夏秋冬 ,一年四季来回循环地走。在故事发生的小村庄里,到处都显得那么萧条: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画面,灰色的人生。整个村庄就像是笼罩在一片黑暗的天地中,乌云蔽日,见不得半点阳光。在这里,到处可见由于人们的无知、愚昧而引发的一场又一场的灾难,人们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为了死去而死去。一个又一个画面,一个又一个悲剧地出现,让我不知道该如何去评判哪个更值得我同情,哪个更值得我痛恨……

在东二道街上有个大泥坑,六七尺深,人们和家畜 无论是在晴天,还是在下雨天 都会遭受到灾难,淹死过小猪,用泥浆 闷死过狗,闷死过猫,鸡和鸭也常常死在这里边。人们说拆墙 的有,说种树的有,但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想过把泥坑填平。这是在文章的第一章所出现的一个镜头,它让我感慨:多么愚昧的人民呀!在他们的脑海里就要顺应社会,顺应天 意,人是不能违抗天命的,这不能不是他们的悲哀!

作者在文章中一直写到“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这就为里面人物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文章中的团圆媳妇是一个美丽可爱的小姑娘,她才十二岁,本该是一个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年龄,()而她却被过早地卖给了一户人家做童养媳 ,刚来时是那样的健康、活泼,一个人孤单地生活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尽心尽力地做事,可动不动就会遭受到婆婆的打骂,在人们眼里,婆婆打她是为了让她更听话、更懂事。没多久她就匆匆地离开了人世,让她的家人辛酸的不是她的死,而是自己为了她用了那么多的钱,使了那么大的劲,这是一个赔本的买卖。与其说团圆媳妇的死是被吓的,还不如说她的死是被封建社会 害的。我不知道在这个村庄里,在这座城市里,在旧中国 这片土地上,还有多少像团圆媳妇这样受到迫害的人,一个团圆媳妇死去了,还有更多的像团圆媳妇这样的女人在受着迫害!王大姑娘的死,胡家媳妇的死……在那个年代里,她们的遭遇在人们看来是司空见惯 的,是自作自受 的,是没有人可以挽救的。这不由得让我想到了我们的新社会,人们在知识中变得更加的睿智,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自己美 好的生活,没有男女的不平等。

标签: 读后感 呼兰河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xuezhezhai.com/fw/xiaoyuan/0d1zv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