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者斋 >

范文 >文学 >

又是一年麦收时美文欣赏

又是一年麦收时美文欣赏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垅黄。”又到一年麦黄时,更盼一年收成好。芒种节气一到,就算进入了“三夏”。夏收、夏种、夏管是北方农村最忙碌的季节了,前几天,在电视新闻里看到,来自周边地区的农业收割机械陆续赶赴山西省运城市各辖区抢收小麦,拉开了今年三晋夏收的序幕。电视上说:去冬今春雨水充足,农民加强了田间管护,小麦长势良好,颗粒饱满,丰收在望。农谚说:“春争日,夏争时”。对农民来说,争分夺秒抢收小麦是这个时节最重要的内容。在炎炎烈日下,田间地头到处活跃着农民们抢收小麦的身影。运城市地处山西省最南端,是全省最先进入小麦收获期的地区,素有三晋麦收“第一镰”之称。

又是一年麦收时美文欣赏

这些日子,朋友圈里流传着这样的几个段子:该割麦了,运城将迎来首批各路名媛贵妇、领导老总的返乡高潮,不管你平时在城里多娇艳,多妩媚,多时尚。也不管你在单位多高冷、多霸道。这时候都要离开这样那样的单位,走高速、坐高铁、乘飞机,翻山越岭,趟河过桥,回运城,到老家。脱掉超短裙,穿上的确良。登上烂布鞋,戴上烂草帽——去地里割麦!不管你在外头是多大的老板多大的官,回来都是黑娃、二女的叫着!美女们的名字从琳达、莉莉、凯丽、艾拉,变回了,春花、夏红、秋菊、冬梅。帅哥们的名字也从彦红、建林、海鹏、永盛,变成了彦娃、建娃、鹏娃、盛娃。不管你是几线城市的游子,不管你在外面混的多舒展!请你换上烂鞋,烂衣服,烂裤子,赶紧回家,家乡喊你回来帮忙收麦子啦!!

“地比天大,粮比金贵”。麦子生于白露寒露萧瑟间,成熟繁华阳光灿烂时。在冬天里积蓄和思索,在春天中伸张和潇洒,在夏天里走向它的璀璨时光。那稔熟的金灿灿麦浪只在温存的记忆里摇曳。麦收的情愫魂牵梦萦,在每个麦收季节把我带进家乡那金黄的滚滚麦浪里。

记得七八岁时,家乡还是生产队,夏收既是突击战又是持久战,为确保战争的胜利,战前,战争的指挥官就得运筹帏幄,精心布置。生产队长就是麦收“大战”的前沿指挥官,“战前”总动员是这场大战的序幕。动员会一般在晚饭后召开,会议地点在大队戏台子前,与会人员是全队的社员。安排夏收前期工作,镰刀、木杈、麦绳、扫把、木锨、簸箕,该买的买齐,该绑的绑紧,该钉的钉牢,该磨的磨快;圧麦场里的石碾子轴窝里抹上黄油,架子整牢安装好;把麦场表面的浮土划松,洒上水,磨平,压实,扫净;饲养员要给所有大牲畜加料,让它们个个膘肥体壮,以便在麦收大战中发挥好运输作用;会木工手艺的几位社员,会把所有的车和各种麦收工具修缮好,防止误工。

穿越时空的隧道,再去四十年前麦收的情景中体会一番,或许我们会得到一些麦收以外的收获。农民们常把夏收比作“龙口夺食”,一旦小麦成熟就得全力以赴,抢收、抢打、抢晒、抢入库。不然让天龙闻到麦香就会乘机抢了去。其实是说这个时节的天气一天三变脸,常有大风、雷雨、冰雹等自然灾害来袭,抓不紧一旦遭袭,农民一年的辛苦就白搭了,更意味着一年没得白馍吃了。所以一到夏收,不分男女老少老弱病残,能参加的都主动参加,绝不以任何理由推脱。那时,农村没有机械设备,一切都得靠人干,人割,人捆,人运,人碾……,早上四点钟,天还没完全透亮,村里的高音喇叭就响了。人们从丰收的.甜梦中惊醒,突地爬起,喝上一碗凉白开,拿上镰刀、麦绳,跨上草帽,搭条毛巾就奔赴麦田了。

在农村,看哪个小伙好,就是要看哪个小伙儿干活是不是把好手?有没有一把子好力气,有没有一手好技术。割麦人都有一股子犟劲,只要弯下腰挥起镰,三垄麦不割到头是不展腰的,腰再痛也得坚持住,坚持过去就不痛了。坚持不住越展腰越痛还割不前去。用人们常说的“面朝黄土背朝天”来描述割麦人的身姿是最贴切不过的了。开镰以后,身手好,技术棒的割麦好手,在偌大的麦田中,掂量着手里的镰刀,找到握起来最舒服的刀柄处。猫着腰,左手揽麦秸中部,右手锋利的镰刀沿麦秸根部,向后轻兜,伴着清脆的刷、刷声,齐刷刷地割下来,顺手放在身后的左后方,不能乱,起起伏伏的往前爬行,杀开一条血路,后面的,紧跟而上!割麦既是一种劳动,也是一种竞赛,田间的小伙们你不服我我不服你,竞相追遂好不热闹。

身强力壮的一队人在前面割麦,紧随其后的就是老少搭配的捆麦队伍。铺绳的、抱秿的、捆绑的来回穿梭,起伏翩翩。这一队一过,麦捆子就整齐的排成了一溜。再后面就是拉运的了。四匹骡马驾一辆胶轮大车,配有三四个人,每人头披一块防扎的斗篷,将麦捆子扛起装上车,摞的高高地,码得齐齐地,捆的紧紧地送向麦场。

在老家的时候,每年公社会组织社员群众和国小生开展以“拾麦”为主的“颗粒归仓”活动。老师会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集体田里为生产队拾麦,小伙伴演变为拾麦穗的生力军。从那个年龄段过来的农村的孩子,都经历过暑假时在生产队拾麦穗的种种趣事。往往是先由学校与生产队联系好,而后教师就带着学生们列好队,打着旗,唱着歌,去生产队地里帮助集体拾麦穗。有人当时算过一笔帐:全公社种有4万多亩小麦,每亩只要拾回来5斤,全社就是20万多斤,按每人每年400斤口粮计算,可供500多人吃一年。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大家认识到拾麦绝对不是一件小事情!同学们唱着那首《我是公社小社员》的歌,“我是公社小社员 手拿小镰刀,身背小竹篮。放学以后去劳动,割草积肥拾麦穗,越干越喜欢。哎嗨嗨,哎嗨嗨,贫下中农好品质,我们牢牢记心间,热爱集体爱劳动,我是公社小社员。……”一字排开在割麦后的麦茬地,开始轮回式的大清扫,回来后全部过秤交给生产队保管员。在这样一个麦黄季节里,小伙伴们排着队,拎着竹篮,迎着骄阳,去麦田捡麦穗,体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颗粒归仓”的生活,快乐也是无比的了。当岁月轻轻弹去当年的汗珠,却永远割不掉那段记忆——踏着馨香的土地低头拾穗的童年。

现如今那种热烈红火的劳动场面却怎么也找不着了。人们只需要站在地头、张开口袋等着收割机的到来,然后再把装满口袋的小麦用汽车或农用车拉着送回家里,说啥也不需要费那么大的劲了。一望无际的大片麦田,三两天工夫就都颗粒归了仓,连麦草也同时粉碎还田沤了肥。难怪摄影家们到现在也还没找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新的表现形式。那一望无际滚滚麦浪转眼消失殆尽,空留翻了麦茬的土地,一缕缕散发清新淡雅的泥土香,任你留恋遐想,回味无穷。

每年一到五月,旧时麦收的记忆就会浮现于脑际,总也抹不去放不下。五月的麦田,是农村父老乡亲守望一季的幸福,那金黄的麦田,那沉甸甸的麦穗,那满足的微笑,那闪亮的镰刀,那滴滴的汗珠……

标签: 美文 麦收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xuezhezhai.com/fw/wenxue/e5ok3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