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者斋 >

范文 >文学 >

记事散文:那些年,我们猜过的谜语

记事散文:那些年,我们猜过的谜语

《那些年,我们猜过的谜语》主要讲述的是中华文化中的猜谜语,谜语的形式,语言等。下面我们就和作者一起回想猜谜语的哪些美好时光吧!

记事散文:那些年,我们猜过的谜语

中华谜语大会的播出,使得灯谜这种古老的文学形式又火了一把。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记忆中,总会有猜谜的记忆。小时候,每当下雨无事可做的时候,几个人聚在一起,常常会有人提议玩猜谜。这时积累了不少谜语的人就会开场说到:“捣语猜,捣语猜(猜谜啊,猜谜啊),十把斧头掱不开。(水)”然后,就是大家各显智慧的时候了。

记忆中的方言谜语各式各样,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修辞格和表现手法是无一缺席。其中,最为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对偶、夸张、拟声、象征等等。而且往往是几种综合使用。令人感觉是既难猜又有趣。

有些谜语是呈一个系列的,比如“高高山”系列。1、高高山上一蓬(棵)菜,千年万年吃不厌。2、高高山上平平地,一脚溜,剩把面(脸)。【睡觉】3、 高高山上一株线,吊下来,一个盘。“高高山”是象征手法运用的典型。“高高山”并不是真的指高高的山,而是指一个离开地面有一定距离的一个台面。可以是桌子、凳子、床、甚至是天空。第一个谜语的谜底是茶叶。这里的“高高山”象征的应该是茶几或是桌子。“千年万年吃不厌”正是抓住了茶叶的一个内在特征。客来以好茶相待,无客亦以茶自遣。茶叶就像是生活中令人不会厌倦的美味佳肴一般。第二个的“高高山”指的就是床。第三个谜语的谜底是下雨。这里的“高高山”指的就是天空。这个谜语是对江南梅雨天时下雨的细致观察的智慧表达。谜面中把落下的雨丝比作一根细线,而且又发挥联想,把因为雨落在水面而形成的圆环比喻成一个盘。这种成系列的谜语还有不少,都相当有趣。

有些谜语的谜面不但生动形象,同时也带有深深的生活烙印。比如:三头六脚四眼睛,手拿钢鞭口念经。看到这个谜语,大家会猜什么呢?有人会猜是庙里的塑像。可是这并不是正确的答案。因为这个谜语的谜底是在现实生活中确确实实存在的,而且形容得相当贴切。它的'谜底就是我们中国几千年来农耕文明的一个典型形象——牛耕田:耕田人有一个头、两只眼睛、两只脚。牛有一个头、两只眼睛、四只脚。再加上犁上还有一个犁头。就刚好是三头六脚四眼睛。而耕田人手里的牛棒和驱牛的声音就是手拿钢鞭口念经了。怎么样,形象吧?

有些谜语虽然所用的语言极为简单,但是所用的表达方式却十分的高明巧妙。下面的这组谜语就是:花公花公(花公是虾的方言说法),两头翘天公;【船】;船,船,两头圆;【锣鼓】;锣鼓锣鼓,两头白腐;【冬瓜】;冬瓜冬瓜,两头开花;【枕头】;枕头枕头,两头擦油;【两龙头(水车边的木头轴承)】;龙头龙头,两头弯一头;【花公】。这是一组回环谜语,前一个谜语的谜底作为下一个谜语开头,循环往复,令人不得不感叹其构思的精巧。和一些精巧的回文诗有得一拼。

在劳动人民的日常生产生活中总会迸发出许许多多的奇思妙想。这些含蓄的智慧又通常用方言表现出来。而构思精巧又朗朗上口的谜语可以说是对这种智慧的完美演绎。所以,只要你有心,兰溪方言绝对是一个文化的富矿。相信它们会引出埋藏在你心中美好的回忆


【本文作者:和庐。(公众号:和安精舍)】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xuezhezhai.com/fw/wenxue/0g5lp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