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者斋 >

范文 >生活经验 >

国学文化活动中存在那几个怪现象

国学文化活动中存在那几个怪现象

一、很多没文化的人在举办国学文化活动

国学文化活动中存在那几个怪现象

凡举办国学文化活动的,大都是组织行为。这些组织或许是和文化沾边的什么协会,或许是名称里带有文化的什么公司,当然也有和文化不沾边的某些组织。这些活动,除了少数属于真正的公益性的,大部分则都是打着公益性的招牌,而实际上做着商业性的活动。从这些活动的程序、场面、以及参与者的背景来说,不管外表装饰得多么庄重,通过各种媒体宣传得多么高尚,其实质性目的总是瞒不过内行人士的眼睛。在开始策划这些活动之前,首先考虑的不是能给社会带来多少正能量,而是通过做这次活动能拉到多少赞助。而赞助的多少,则直接影响到举办活动的经济效益。拉赞助的对象,一般都是民营企业家,或者什么想借机扬名的各个行业的资本阶层人士。所以有需求就有市场,各方皆大欢喜,何乐而不为。然而,在这些活动的操作层面,哪里会看到文化人的影子,无不都是商人或投机家。然而这样的活动,还有个冠冕堂皇的说法叫“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说法,但却没人考究,都是人云亦云。现实中,好像不这样做的话,纯粹的文化活动就做不起来,经济社会嘛,离开经济可是寸步难行啊!所以,这是个十分无奈的结合,明知道有冲突,但也别无选择一样。

二、形式大于内涵

国学文化活动,大都是以论坛的形式举办的。所谓论坛,应该是多人可以发表意见的活动。论坛嘛,就应该突出“论”的作用,而“论”字,本身就包含论辩或者论战的意思,然而这层意思却往往被忽略了。活动开始,无不是首先热烈欢迎和感谢某某领导的大驾光临,然后就是主讲的国学老师,其次又是受邀的嘉宾、提供赞助的企业家或其他行业的金主们以及主办方的负责人。接下来就是莅临的领导们的官场套路样的发言和主办方负责人的发言。各方大神们露过脸,风光过了,才轮到主讲的一位或几位国学老师们轮换登台演讲。

这些程序化的形式,好像是必须遵守的。遇到哪位大领导文化不高,说些粗言粗语,雷上几句,哪怕引发台下讥笑,主持人也会及时地煽动大家鼓掌,喝彩。官本位,官大于一切的习俗体现得淋漓尽致。

接下来在主持人的指挥下,需要表演的按照程序依次登场。于是台上讲,台下听,同时不忘给台上鼓掌。有时也会有互动的环节,就是几个国学老师或几位嘉宾被同时请上台,主持人给个话题,引导着大家讨论。但这也只是一个形式而已,很少听到有新的见地,好像大家都被一直无形的手从后面掐着脖子似的。

所以,参加一次国学活动,要问有什么新意,有什么真正的收获,除了形式的变化,好像其他说不出什么。

三、真假难辨的国学大师

按说,讲国学的被尊称为老师是很正常的。通过演讲,大家自然会认可其水平,评判其级别。然而,很多情况下却不是这样。这个问题的出现首先会出现活动举办者的宣传上,包括在各类媒体,到制作的精致考究的活动宣传纸质资料上,主讲者几乎没有一个不是大师级的。就是大师级的好像也还不够大,动不动就是联合国什么什么组织的什么什么院长、教授、专家等等国际级的头衔。甚至还会出现一些诸如受到过某国总统的接见了、和哪位真正知名的国际级别的`大师同台演出了、参加过什么皇家什么什么活动了,好像越是不着边际就越让人感到神秘。也好像闹得越神密越让赞助者感到万分的荣幸,让观众越感到不虚此行似的。

然而吹得再大,捧得再高,总有原形毕露的时刻,要不笔者也不会洋洋洒洒写出这些文字。行文至此,补充一下,笔者并不是有意贬低国学家们,反而对真正的国学家们怀着崇高的敬意。

既然被称为国学家,本应该就是国学功底深厚,道德高尚,性情谦卑平和的受人油然尊敬的人,所以才会被尊称为老师或者大师。然而如果遇到一些人冒充或者伪装成国学家的人或现象,将其揭发出来,正是维护了国学文化的正确弘扬和传播,也正是维护了真正的国学家的光辉形象。

比如一次参加一个上千人的国学文化活动,轮到一位自称是什么灵性国学创始人,什么什么导师,具有诸多名号的所谓多能的大师上台,在他的演讲中竟随口说出好几个错字,让台下嘘声一片。他的演讲滔滔不绝,把给他安排的演讲时间用完之后,经主持人几次催促就是不下场,而是在延长的半个小时之内连续推销他的书和光盘,还现场把头脑冲动的观众忽悠上台,当场和他签订购买协议,甚至还安排随从当场拿着刷卡机让购买者刷卡,讲台顿时就成了他的卖场。这个情况,引起了观众的强烈不满,瞬间观众齐声呼喊着让他滚下台去。拍摄的记者则及时停止了录像和拍照,于是这位大师被灰溜溜地轰下了讲台,上台时被主持人夸得仙风道骨一般潇洒的形象再无踪影。

有的所谓的大师,在台上演讲东拉西扯,看不出一点国学的真功夫,净说些奇奇怪怪的却自鸣得意的废话。比如,“我是已经开悟了的,其他的大师都是假的。”也许他真的不知道,他的这句话,充分证明了他是多么的愚昧。

这些伪国学大师们,看似真假难辨,其实辨别也不难,但需要保持冷静的头脑,不要随着他的煽动性语言跳进他布置好的陷阱就是,始终站在局外人的角度来审视他。他们的很多言论,因为存在一种现场效应,很多人当场并感觉不出来,可过后又觉得不对劲儿。既然能觉得不对劲,就应该主动求证一下,不要再继续处在迷茫之中。

四、缺乏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

国学文化的范畴,是优秀的传统文化,所以国学老师们的演讲内容应该确定在传统文化的范围之内。然而现实中,也许是受约束的年代太久了,或者自己着实胆量很小,而往往在演讲传统文化之前,或夹杂在演讲之中,甚至贯穿到演讲结束,一直处在现实政治的一种语境之中,让人分不清他是在讲国学,还是在讲时事政治。对此,笔者曾多次在与一些国学老师们谈话时提到过,建议他们既然讲国学,就大胆地围绕传统的范畴,何必非要政治跟风?对于官场应用套话,约略提几句即可,如果无所限制地和现实政治结合在一起,观众不如去看《新闻联播》。碰到年纪很大的老师,笔者还会说:凭年纪,老师的国学功底应该比首长们高深多了,何必非要把首长们推在前面?您把自己学习和研究的心得讲给大家听就可以啊!当然了,笔者也只是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至于各位老师听与不听,那就无权干涉了。

然而,没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的大前提,不管演讲者再怎么不知疲倦,再怎么妙语连珠,再怎么殷殷切切,其效果却总是大打折扣。

如果以后的国学文化论坛,能真正的像个论坛,可以自由地各抒己见,可以独立地表达自己的思想,重现历史上出现过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时代,那将是多么令人羡慕和渴望的场景啊!

论辩,论战,才会产生碰撞,碰撞才会产生火花,这种火花就是智慧,就是创意。也只有不断地产生新的智慧和创意,文化事业才会得到长足发展,历史也才能大踏步地前进。

标签: 怪现象 国学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xuezhezhai.com/fw/shenghuo/1m5ko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