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者斋 >

范文 >教育考试 >

黄土高原教学反思范文

黄土高原教学反思范文

  黄土高原教学反思范文一

黄土高原教学反思范文

“黄土高原地区”一节内容与上学期学过的地形、气候、河流等内容有联系,还与本学期的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一章内容密切相关。这节课我把它分成两大部分: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和黄土高原的特征。

在教学活动中,我非常赞同一点:要想上一节好课,备课是关键,特别是备学生。这也是我师傅经常教导我注意的环节。所以,我在备课期间问了几个学生对黄土高原的认识程度,发现学生了解的并不多。于是,我在导入新课时使用了一个黄土高原的视频,希望使学生能从中直观的了解黄土高原,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层面接受新知识。第一次使用该视频时,由于我没有后续跟进的问题,效果并不明显。而后几次上课时适当地加了配合该视频的问题,这样使得这个导入既生动又贴切,顺利进入新课。

黄土高原地区是这学期教材设计的第一个跨省区域,同时也是教材重点分析的地形区。因此,我从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来开始教学。并且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找图,定范围。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也乐于接受这种学习方式,课堂气氛融洽,学生的找图和读图能力也得到了很好地培养。

黄土高原的特征,我分成黄土广布、土层深厚和水土流失、沟壑纵横两块内容进行敬爱教学。在讲述完黄土广布、土层深厚时,顺水推舟我继续提问:“这么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从而引出“风成说”,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风成说”,我用了一幅动画,但因速度较快,学生无法观察清楚,效果不明显。后改用图片效果就在显著多了。

“你印象中的黄土高原是什么样子?” 问题在学生的头脑中生成后,会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和想像力,同时也作为一个话题引出了黄土高原的地貌。继而由地貌导出千沟万壑、水土流失的特征。顺理成章地呈现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及其原因。

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的教学,我搜集了较多材料,使用了一副图片,通过三种情况分析同等降水量不同植被的水土流失情况。不过,当时上课没有让学生自己表达看法,有些可惜。后面几次我让学生根据这幅图分析对比水土流失情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让学生在观察中探究,在观察中总结,在观察中培养兴趣,锻炼了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同时,我又提出了一个假设性问题:如果黄土高原上森林茂密,流水对黄土层的侵蚀作用是强还是弱?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上的沟壑是由流水侵蚀出来的,同时也认识到要改变黄土高原的面貌就必须植树种草。

在应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中,除了要实行计划生育,忽略了强调还要提高人口的素质,加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所以,在日后的课堂上我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给他们充足的时间、恰当的引导。在教学定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充分享受到学习的快乐,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也提高了他们学习的乐趣。学生的潜在能力的高低,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有意识地引导与开发。处于基础教育战线的老师们,让我们走出学科本位主义的涡漩,让学生多一些自由学习的空间,让我们一起在课改实践的摸索中,勇敢地迈出你每一次教法尝试的第一步,走过去,前面是个天,相信我们一定会迎来素质教育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

  黄土高原教学反思范文二

本节课为国小社会第五册内容,《大纲》中提出“国小社会加强学生学习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动态地观察,体验社会生活,学会综合地理解和运用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技能,为将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解决社会问题奠定基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以此为依据展开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 营造课堂教学的“绿色生态环境”。

社会课教学应当是生动活泼的,充盈着丰富的学生自主的社会实践活动。打破以前教学的那种教师问,学生答的定式,使社会教学活起来,使教学中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多起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积极参与,达到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渠道保持畅通,从而形成课堂教学的“绿色生态环境”这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变学生被动学为学生主动参与;变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为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学习为主;变以学生“洗耳恭听”为主为学生积极思维为主;便师—生的单向交流为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教师和学生共同阅读,共同斟酌,相互评价,随时启发指点,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 创设情景,让学生在体验中发展创造力。

本节课我利用一切条件为学生创设创新情境和锻炼机会,然后放手让学生去探索研究,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素质得到锻炼与提高。黄土高原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很多学生没有去过,黄土高原什么样?黄土高原今天为什么是这个面貌?今后我们应该怎样做?这些问题对于十几岁的孩子来讲是很难想象,很难理解的。第一次上课是,我只是凭借了书中的插图向学生作了介绍,结果使得很多同学没有理解。有的孩子问:“为什么植被遭到了破坏,其后就变得干旱了,土地沙化了呢?”。我知道这节课我没有成功,这个最根本原因我没有帮助孩子弄清原因。怎样才能清晰,易于理解而且又最具说服力呢?我在第二次步入课堂时,给同学们做了试验:从操场上取来一小块草皮,再找来一块没长草的泥巴,然后用清水冲,让学生看,长草的泥巴用水冲刷后水较清,说明带走的泥沙少;没长草的泥巴用水冲刷后,水很混浊,说明带走的泥土多。这时有个学生说,我明白了黄河水为什么含沙量这么大,因为它流过黄土高原,而黄土高原上的植被很少,同时也认识到要改变黄土高原的面貌就必须植树种草。这样创设情景让学生亲眼看到,亲身体会到水土流失的危害性及植树造林的好处,这样做要比传统的说教效果好得多。

三、 教学中适当地留有“空白”。

留“空白”就是有些内容教师不要讲,而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想象、猜测和创造。这节课通过用假设创造空白,使课堂教学得以升华,提高了教学效果。假如你长大了,让你去建设黄土高原,你会怎样做?假如黄土高原经过改造治理,面貌改变了,你还会做什么?,这样创造出一些空白来让学生任意去猜想、推测,并发表自己观点,学生学习热情高涨,长大报效祖国的理想也就油然而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xuezhezhai.com/fw/jiaoyukaoshi/5x4v3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