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者斋 >

范文 >工作方案 >

如何培养学生自己修改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自己修改的能力

一、经典范例启发

如何培养学生自己修改的能力

古今中外,试问有哪一篇名作不是经过反复修改出来的呢?正因为修改,才有了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的最终确定;正因为修改,才有了贾岛“僧推月下门”中“推”字的最后定夺;也正因为修改,才有了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种种事实证明:“文章不厌百回改。” “文从改中出”╠╠文学大家们的增、删、润、改,不胜枚举。多向学生讲一些古今中外大作家修改文章的故事,或向学生展示一些作家修改的手稿,让他们从思想上引起重视,懂得反复“修改文章不是什么雕虫小技,其实就是修改思想,要他想得更正确,更完善”(叶圣陶语),这是产生好文章的重要一环。

二、明确评改方法

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指导学生互相批改作文的十点思维导向值得借鉴:1.格式是否正确。2.卷面是否整洁。3.有几个错别字。4.有几个病句。5.标点符号是否有误。6.文章中心是否鲜明集中。7.文章的选材是否围绕中心,具有典型性。8.文章结构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首尾是否呼应。9.表达方式是否符合作文指导或文体要求。10.语言是否简练、流畅。要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首先要教给学生评改的方法,以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作为老师,我们要进行很好的组织和指导,给学生明确的修改方向,学生就能具体操作了。

本人又将一般作文批改的内容分为常规、文体、训练重点、创新与特色四大块,每块再细分成若干小块,并使得每块标准量化,使学生批改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三、形式不拘一格

学生懂得了批改作文的重要性,也基本把握了批改的方法,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更好地发挥主体意识,教师想方设法开展多种形式,让学生放开胆子,敢于倾吐自己的心声,发表自己的见解,真正成为作文教学的主体。为此,本人在指导学生批改作文时,注意采用多种方式:

1.师生共同讨论修改

在作文教学中,老师批阅永远是不可替代的重要部分,老师永远是评改作文的主导者。

在学生评改过程中,老师不只是旁观者,而是要及时指导和评判。通常,学生因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的局限,会忽略文章中的不足之处或评点不透,对毛病较大的文章改起来常常力不从心。这就需要我们给予正确的点拨,或去掉白璧中的微瑕,或换个角度立意,或调整情节结构,寥寥数语,学生会茅塞顿开。有时我们可以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选取一篇典型的习作,在课堂上投影显示,师生交流修改意见,让学生集中讨论,使每个学生受到启发,将自己修改的`作文与集体讨论修改的作文加以比较,从而明确修改的方向、重点,把自己的作文改好。这样既降低了自改的难度,又增强了自改的效果。师生同批同改,营造了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架起了一座沟通融合的桥梁,使教与学有机融为一体,提高了作文教学效率。

2.学生之间互批互改

学生自己写的作文,往往难识“庐山真面目”,而其他同学就能充当“旁观者清”的角色,对别人文章的不足之处能看得比较清楚,能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现在,我们如皋推行的“活动单导学模式”,学生被分成若干个活动小组,五六人一小组,同学之间便于合作,共同探讨。学生作文写完后,可以先在小组内交流,组内成员互提意见,互写评语。对评语的要求:切中问题,语言简明意赅,美而意深。在评论别人文章的同时,力求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不能人云亦云。还可以把每个小组按学生作文的好、中、差组成,在修改过程中,相互修改、相互补足,这样既发挥了群体作用,又调动了个体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了自改能力。

组内评定完后,每组可推选出一两篇有代表性的作文,参加班内的课堂评改。首先,由组长向全班阐述本组的批改意见,再让各组间相互交流讨论。有的评文章的优劣;有的谈评语是否妥帖;有的给文章锦上添花;有的查漏补缺。评论中学生积极性很高,有时甚至会争得面红耳赤,那气氛不亚于一场辩论会。随着评改的深入,学生学会了探究问题,洞察力越来越敏锐,鉴赏水平越来越高。当学生通过认真修改,发现自己的作文顺畅生动多了,会产生成功的喜悦,作文兴趣也会大大的提高。

3.学生独立修改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习作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经过以上多个环节的修改后,最后还得需要学生自己消化吸收,对自己的文章进行斟酌,独立修改自己所写的习作,修改成一篇优秀的文章。

“玉不琢,不成器”,“玉修为饰,文改为章”。总之,只要我们不断丰富作文的教学形式,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积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修改习惯,放手让学生去改,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评价、语言表达及创新的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意识,那样,我们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将不会谈“改”色变。在学生的眼里,见了作文,再也不会像“老鼠见了猫”那样害怕了。

《如何培养学生自己修改的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标签: 培养 学生 能力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xuezhezhai.com/fw/fangan/6xm0zd.html